水花中坚守的梦想 ——漳河四干渠管理处2014年抗旱救灾纪实

20.08.2014  19:05

(张莉)2014年8月的夏末,已是隐隐带着初秋的凉意。沿着四干渠的渠道一路前行,只见满目绿色中透着嫩黄,竟似稻谷丰收的好兆景了。漳河四干渠,这条全长174公里、惠及荆门及钟祥两市40万亩农田的干渠,再次见证了漳河水库35年来首次提水抗旱的特殊历程,也再次书写了四干渠抗旱史上不平凡的一页。 

迎战旱魔

7月下旬以来,由于持续晴热少雨天气,四干渠灌区需水迫切,迅速发展的旱情迫使地方政府启动了抗旱3级应急响应,也把卯足了劲的四干渠人推上了连续抗旱的的舞台。 

事实上,这次伏旱早已从漳河水库锐减的库容、持续少雨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初露端倪。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四干渠人未雨绸缪高度戒备早早积极应对:骄阳炙烤下,他们深入灌区田间地头摸旱情、查墒情、看雨情,会同乡镇各级干部商讨对策,科学申报用水计划。扎实开展灌前检查,及时清除各类安全隐患,自筹资金吊装龙泉及苏畈闸前清污机、督促施工队将在建阻水闸门尽力抬高、拆除沿渠阻水土垱、对各闸室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事无巨细,认真排查。两期农业灌溉间隙,积极争取资金对东干16+750垮方、19+500处漏洞进行了处理,对东干5+800—9+000一段3公里长的渠道进行清淤除障。 

二十余天的紧张抗旱使得渠道综合整治成效初现:东干渠6公里处,原来密草丛生、人车难通的渠道变得宽敞平整,水流通畅;经过去冬今春华能热电项目资金整治加固和全面清淤后的城区渠道,不仅安全系数大大增强,而且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种种综合整治举措、灌前在城区闸前巧妙蓄积的来水,都使得二期农业灌溉明显“提速”,灌区农民高兴地对巡渠的工作人员说:“四干渠的水现在比原来快多了,庄稼都及时用上了漳河水!”多渠道多方位的综合整治也使得艰险复杂的渠道工程经受住了大流量过水的考验。从8月4日漳河水库提水抗旱始,四干渠进口流量从原来的6个逐渐增至10个、11个多,虽然期间经历了多个阴雨天气,但在四干渠人的全力防守下,四干渠主干、北干,尤其是工程状况较为薄弱的东干渠,都确保了安全运行。 

大旱之年力保群众生产夺丰收,是四干渠人不变的理想和追求。从7月29日至8月20日,四干渠共为荆门东宝区、钟祥市6个乡镇提供抗旱及人畜饮水水源近1500万方,灌溉农田6万余亩,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8月17日,受省水利厅委托从甘肃远道而来对四干渠象鼻冲水库进行绩效评估的专家评审组,看到充盈着清清漳河水的象鼻冲水库、附近郁郁葱葱生长的农田,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最近以来看到的受旱情况较好的地区了!” 

鱼水情深

位于子陵镇石膏矿塌陷区的四干渠东北干分水闸,灌前由地方政府多次组织抢险加固,由于其特殊的中枢位置加之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且极具不稳定性,一直是四干渠管理处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强防范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渠道安全运行,四干渠安栈口管理段、子陵镇政府联合实行24小时值守防范,管理段每日巡渠不少于6次,子陵镇政府班子成员每晚参与值守,东宝区分管领导不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子陵镇又专门安排2村民实行24小时常驻观测。由四干渠处总支多名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组成的巡渠组,每日巡渠时必到闸前看水情、查险情,有时甚至是一日数次。这次抗伏旱灌溉中,东北干分水闸也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8月6日,荆门市市委书记万勇视察东宝区抗旱工作时专程到此查看工程运行状况;同日,到四干渠一线指挥抗旱工作的漳河局局长易远洪在东北干分水闸前现场办公倾听群众呼声。小小分水闸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四干渠、东宝区政府、子陵镇政府、东宝国土局以及当地村干部等多班人马会商抗旱的情景。 

东宝要水,钟祥要水,掇刀要水,处处要水。要水,要水,还是要水,这已成为这个旱季常见的场景。抗旱初期根据统筹调配四干渠进口仅6个流量,宝贵的水源仅够上游周边农田之需,面对骤然变得尖锐的供水矛盾,四干渠人一方面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一方面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加强协调。在内部水量调配上,宁可多跑路多流汗多费时尽量满足各需水村组频繁调闸的要求。无论是灌区各级政府登门要水,还是普通群众来电反映旱情,从处领导到管理段职工都是闻风而动,迅速赶到现场实地查看。当漳河水库抽水抗旱后四干进口流量逐渐加大,面对依然突出的供需矛盾,面对下游钟祥灌区群众迫切盼水的眼神,管理处积极在上下游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间、各乡镇间反复斡旋,尽力协调各方矛盾。为了保障冷水、石牌等下游乡镇的抗旱水源,管理处自加压力加强对重点薄弱渠段的监测和检查,尽最大限度为群众送去急需的水源。 

8月12日之后的几场小雨、变得较为凉爽的天气、大库持续稳定的水源,终于给了田里庄稼喘息和等待来水的时机。虽然雨中巡渠保安的责任更加重大,雨后泥泞的渠堤更加坎坷难行,但看到枯涸干裂的农田终于渐渐变得丰腴而肥美,四干渠人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情系群众  

旱魔无情人有情。随着7月29日全处抗旱序幕的拉开,四干渠人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严密防守,尽力减少干旱给灌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 

抗旱初期水源十分紧张,到达北干下游的水量更是有限,盐池段采取先上游后下游、村组成片灌溉逐步向下转移的方案缓解农田用水之急。为提高供水效益,又通过村组先协调交钱农户用水再补交的模式,直接服务到村组农户,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为了节省农民来回奔忙的时间,温家巷段主动将服务阵线前移,定点定时到渠边农户家开水票方便灌区群众;为了方便群众抽水,段职工一夜有时要反复调闸四五次,风雨无阻。作为输水过流的龙泉段,为了保障抗旱水源,会同处工程科、水政大队等多个部门,对城区渠道用水口逐一排查,尽量使宝贵的水源用在刀刃上。用水最为紧张时节,有时短短几公里的渠道上就架着上百台抽水泵,巡渠的车辆经过,总是轻轻搬开障碍物,小心翼翼地绕过抽水泵水管,生怕影响了村民的灌溉抽水。 

安栈口段是四干渠管理战线最长、工程状况最为复杂的管理段,段长赖世泉年近6旬,依然连日奔波在渠道上,常常忙碌得连续几天仅睡几个小时。他长年和灌区群众打交道,也和灌区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今年创先争优活动中,管理段的服务对象东宝区水利局要将他作为本系统先进典型展开学习活动,并邀请他到水利局谈谈工作体会,他谦逊地摆摆手说,“这都是我该做的!”。确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肯定就是水利人的最大动力! 

上下同心

多年来,漳河四干渠为灌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今年肆虐的旱情,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四干渠人没有丝毫畏惧,科学决策,勇敢面对,在百里长堤上再次书写了别样的精彩和传奇。 

处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皆过知天命之年,但他们却始终坚守在抗旱的第一线,冲在抗旱工作最前列。为了确保灌区用水需求和渠道运行安全,他们坚持深入灌区了解灌情,积极协调解决需水多、农时集中、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认真查看渠道运行状况,及时处理抗旱灌溉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他们顾全大局,情系民生,主动联系,错峰调度,帮助灌区人民守住了丰收的希望。在防汛抗旱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始终和广大职工一起奋战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决策在一线,提振大家抗旱解困的信心。而今,他们又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几期抗旱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争取资金改善渠道工程状况,打通灌溉输水“肠梗阻”,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管理段职工驻守抗旱最前沿,管理战线长、人员少、年龄大没有成为他们抗旱的“拦路虎”, 他们每天坚持4段制观测,忙着开闸关闸、巡堤查险、捞草除杂,守水护水,精心地呵护着自已的责任段面。今年抗旱气候变化异常,有时下水抢修涵管一身的湿烈日晒干后又出一身的汗,反复几次铁打的汉子也生了病,但大家依然嘶哑着嗓子奔波在渠堤上。管理段职工普遍年龄偏大,但大家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奔波忙碌,有的老同志随身带着藿香正气水,热了累了就赶紧抿几口提提神;由于抗旱紧张有的职工家中母亲过生日亲人去世都无暇及时回家;段女职工巾帼不让须眉,除了完成观测、开水票、收款等工作外,努力为大家搞好后勤保障。旱情面前处机关各科室也是全力坚守,认真搞好巡渠查险、水量调度、测流交接、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工作。 

由于今年抗旱救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四干渠管理处的抗旱解困工作也得到了各方重视和支持:管理局局长亲临四干渠抗旱一线查看水情坐镇指挥,局工会关心基层建设为管理段职工后勤保障提供支持,灌区群众、局兄弟供水单位为奋力抗旱的四干渠干部职工送来消暑的慰问品。而在全处范围内掀起的学习身边抗旱先进典型等活动也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共战旱魔的决心和勇气。众人同心,其利断金。而今,水利人的艰辛付出换来的是灌区群众保产夺丰收的喜悦! 

夏末的农田,郁郁葱葱。8月20日上午10时,随着四干进口关闸此次农业灌溉圆满收官。“为群众农业生产服好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住!”,这是四干渠人一直不变的心愿,就如那跳动的水花,简单而朴实,执着而久远!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