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枝江市探索“互联网+”模式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02.03.2016  09:5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基层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广阔的空间。枝江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工作模式,大力开展选派法治书记和建设法治工作站工作,有力推动了基层法治建设。

  一、  准确定位,谋基层依法治理新思路

  (一)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法治宣传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大做强传统模式的同时,让法治宣传在网上发声,实现法治宣传多渠道、广覆盖:一是在  “三峡枝江网”开辟“法治枝江”专栏;二是借助“枝江发布”微信平台,创建法治宣传版块;三是利用“四务通”平台,新增“电子法务”栏目;四是开通“法治枝江”微信公众号。四大网媒齐上阵,实现法治宣传无缝对接。

  (二)推行“互联网+法治教育”,增强法律素养。做好“法律六进”大文章,让法治教育在网上默化,实现法治教育无处不在:将法治讲座、法治宣传片、法治电影、法治幽默等搬进网络,让群众利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接受教育;通过远程链接与知名法治网站对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办《法治枝江》电视专栏,开设法治动态、以案说法、专家讲堂等节目。

  (三)推行“互联网+法治服务”,实现便民利民。在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法律顾问工作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法律事务网上预约、远程视频接访等服务,让法治服务在网上开花,实现法律服务资源下层转移:村网格员、调解员摸排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录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及时调解,避免矛盾激化;对于需要提供法律援助或调解的,实行网上预约,避免群众多跑路;远程视频接访跨越空间距离实现“面对面”即时互动交流,上访群众只需要到所在镇村就能通过视音频与上级领导实现交流,反映诉求,让群众上访更加便捷,让领导决策更加直接、有效。

  (四)推行“互联网+法治引导”,实现服务前移。突出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让法治引导在网上先行,实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组织心理咨询师、律师、志愿者等对有需求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纠纷调解,对特殊人群送去温暖和关爱,通过网上交心谈心、疏导心理,解答法律疑问,积极引导群众将小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将大问题引入法律途径,培育群众遇事找法,化解问题靠法的法治理念。

  二、统筹推进,建基层依法治理新格局

  (一)优化方案,建强队伍。在宜昌市大力推行村(居)选派法治副主任工作的背景下,我市加强调研,认真论证,在充分整合现有法律顾问、法治宣讲员等资源基础上,推出了选派法治书记和建设法治工作站工作,并于2015年9月正式启动试点。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一个载体,即“四务通”平台;整合一批队伍,即“1+6+N”队伍模式(1即村社区1名“法治书记”,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法治工作站开展各项法治工作;6即1名村社区书记、民调治保主任、法律顾问、法治宣讲员、心理咨询师、法治专干;N即若干名法治志愿者);建好两个平台,即网上和网下两个平台;解决三大问题,即村居法治统筹无力的问题、法治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法律服务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实现一个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即让法律服务资源更加接地气、更加贴心贴民,实现法律服务无处在不,无时不在。

  (二)协同跟进,搭建平台。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四务通”平台试点县市的契机,在“四务通”平台增设“电子法务”栏目,内设信息公开、法治案例、法治讲堂、法治电影等子栏目,“四务通”是宜昌市政府与湖北电信为农民打造的集“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屏提供党员远程教育、农村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发布、电视娱乐等功能,实现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等进村入户,实现五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络网、座机电话网、手机通讯网、智能广播网)三屏(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融合互动。村(居)民只要接入了“四务通”平台,便可在家里通过电视享受各种法治服务,也可以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直接通过手机享受法治服务,实现村(居)民“足不出户,尽享法治服务”、“一机在手,法治服务应有尽有”。

  (三)规范管理,健全机制。市委法治办负责法治工作站的统一管理和考核,全市统一建立目标管理、岗位责任、情况通报、业务培训等制度,每个工作站分别建立值班接待、联席会议、工作例会、重大事项报告处置、工作日志等制度,健全民意沟通、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机制。每个法治工作站均建有法治图书室、法治宣传阵地,开设有微信群号和二维码,通过手机加微信群,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享受法治工作站的服务。

  三、提升质效,创基层依法治理新服务

  (一)当好法治知识宣讲站,把政策法规讲进户。法治工作站将法治宣传作为第一任务,认真谋划,抓好落实。按照全市全民普法宣传年活动的统一要求,组织开展以户平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赠送一批法律书籍,汇演一套法治文艺节目,举办一场法律知识讲座,建立一批法治文化示范户,创建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送法进村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讲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村委会组织法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培育村民法治信仰,提高了农村法治、道德建设水平。仅2015年全市195个村(居)举办法治讲座650场次,赠送法律书籍、作品15万册,演出法治文艺节目120场次。

  (二)当好矛盾纠纷调解站,把邻里和睦调到家。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标牌和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培训,提高调解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矛盾纠纷“零激化”行动,积极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重点解决农村多发的婚姻家庭、邻里、生产经营和债务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2015年全市化解矛盾纠纷1537件,其中处置家庭赡养、邻里水林地界纠纷550件,未发生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非正常死亡、群体事件,防止民转刑2件10人,促进了和谐稳定。

  (三)当好法律事务服务站,把法律服务送到手。全市财政投入75万元,为全市198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面结合、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工作者为千家万户“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效率”提供法律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法律服务就在身边。在“免费律师助您讨薪行动”中,利用春节、春耕备耕时节农民工返乡时机,加大劳动法规宣传和农民工维权力度,办理了问安镇某蔬菜公司40名民工集体索薪等有影响的援助案件25件。2015年办理援助案件252件,援助事项1923件,代理诉讼或非诉讼代理案件1800件,挽回经济损失3150万元。

  (四)当好社情民意信息站,把社会管理管到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标准,完善法务网格、平安建设网络,健全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提高村务事务“四自”管理和民主法治化水平,确保基层稳定和谐。同时,工作站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把群众的感受作为工作站的“晴雨表”,进行走村访户,问计于民,及时搜集广大村民的诉求,了解群众法律需求,征求村民对村务管理、基层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意见,提出法治化途径解决的方案,促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避免升温“发酵”。2015年全市指导基层开展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事项760件,介入重要经济合同审查90件,基层组织的执行能力和创新活力增强。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
湖北省档案馆关于实体档案暂停提供利用的公告
尊敬的利用者: 省档案馆正在开展库房档案调整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