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钱等棉” ——公安县棉花收购见闻

21.11.2014  18:43

    新华网湖北频道11月21日电(吴波 马愉强 )10月中旬以来,公安县天气晴好,全县主要轧花厂陆续开秤,可是市场非常冷清,收购量远远不及去年同期。

    在湖北银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现场,没有往日卖棉车辆排成的“长龙”,只有零星的农户和经纪人前来询价。

    谢朝坤是章庄铺镇新港村3组的种棉大户,29日上午,他将少部分采摘的棉花运到银泰公司出售,经过检验过磅后,按每斤3.05元的价格,当场拿到棉款1.6万元。

    “考虑到要支付肥料款和部分采摘费,虽然棉花价格不理想,我还是卖了5200斤。但如果后期每斤籽棉售价没有三块三,或者国家没有明确的补贴通知,我肯定不急于卖。” 谢朝坤眉头紧锁。

    公安县素有“银公安”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今年棉花种植面积36万亩,比去年减少5万亩,面积减少的部分主要为该县埠河镇改种了葡萄及调增了大豆等经济作物。今年全县预计皮棉产量为3.2万吨,比去年减少1.3万吨。

    县棉花协会会长李勇介绍:“目前,我县棉桃吐絮进度加快,大部分棉田吐絮率已经超出85%,整体采摘率已经超过70%。农户家中的籽棉库存日渐增多,少则几百斤,多的达到几千斤。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因籽棉收购价格偏低,内地棉花补贴政策尚不明朗,棉农普遍惜售,大部分棉农反映籽棉价格如低于3.30元/斤,就要亏本。我县几家主要轧花厂也入市谨慎,大都处于边走边看徘徊阶段,受国家收储调整,失去政策杠杆支撑,棉花购销市场化,收购价格吃不准,轧花厂面临经营风险,都不敢大量收购。

    湖北银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柏清分析,今年新棉收购形势比较复杂,受政策影响,今年种植面积减少,棉花市场价格回跌,农民不想低价卖,企业不愿高价收,市场出现博弈。

    “目前,农发行已下划1000万元信贷资金到公司收购专户,但根据市场行情和收购进度,我们还有300万元没有使用,资金量还是非常充足。我们估计在补贴政策明朗之前,市场很难有大的动作出现,三级皮棉现货价格或继续在13800元/吨左右波动。从长远来看,棉价下跌的趋势或保持不变。今年,我们将充分利用电子撮合、套期保值等网上交易方式,坚持边购边销、薄利多销,加快资金周转,切实规避市场风险。”姜柏清说道。

    在内地棉区,国家政策导向就是要促进棉区调整种植结构。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这主要表现在农发行要通过信贷杠杆促进国家政策意图的实现。而内地棉花信贷业务也将根据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调结构、控风险、强管理”原则,以优化客户结构、防控市场风险为主要目标,积极打造优质战略性客户群,支持企业以市场化的原则随行就市开展收购。

    “当政府不出手干预时,农发行就严格按市场化原则支持收购,当政府出手托底时,农发行就紧随政府,积极落实政府的政策意图。”农发行公安县支行负责人梁红亮表示。

    作为县域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公安县支行积极申报认定了4家战略性客户,提前合理布局资金供应点,准备了2.4亿元授信额度,将大力支持购销企业收购新棉,做到“钱等棉”。

    据了解,截止到11月2日,该行累计投放棉花收购贷款3800万元,已支持收购籽棉6331吨。

(责任编辑 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