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加快推进绿满鄂南行动 让绿色成为主色调

07.05.2015  12:53

  春末夏初,漫步咸宁,处处是绿的浪潮,花的海洋。

  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决定,号召用3年时间,实现应绿尽绿,绿色全覆盖。

  鄂南大地,从起伏山峦到偏远山村,从机关植绿到庭院绿化,从高速国道到纵横通道……植绿、护绿、兴绿、扩绿,蔚然成风、火热蓬勃。

  出行,你会强烈感受到新绿在城乡律动;驻足,你会为一片片景观植物振奋,绿色,正成为鄂南的主色调。

  绿满鄂南——种满种足的行动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与家园”,咸宁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齐全的生态地区,近5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指标均处于全省前3位,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老祖宗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保护好、发展好。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绿色成为城市版图中的“主色调”。 经过七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绿色是咸宁最大的潜力、最好的财富、最硬的品牌,绿色崛起是咸宁最好的发展路径。

  去年12月9日,市委、市政府用电视直播的形式,召开加快推进绿满鄂南行动动员会议,号召全民共植一棵树,共享一片绿,共担一份责。

  不留一块“疮疤”,不留一个死角。2015至2017年,全市要完成造林121.45万亩,实现全市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的应绿尽绿。每个县、乡、村都有硬指标。

  实施绿满鄂南行动,实现三年绿色全覆盖,核心在种满,关键在行动。

  春来千枝秀,冬去万木苏。今年2月10日,市委书记任振鹤、市长丁小强等市领导来到人民广场,与市直机关干部、群众200多人一道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鄂南大地再添1000余株新绿。

  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自我加压,抢前争先,迅速行动,在种满种足上下足功夫——

  咸安区全力实施“四个一”工程,扎实建好一个绿色示范乡村、一个千亩以上经济林产业基地、一片风景林、一条绿化景观大道;

  嘉鱼县实施“一带五线”通道林、“一江三河”涵养林、“三镇十网”林网林、“一业五区”林果林、“一主两副”油茶林、“一寸四边”风景林、“一城五园”生态林等7大生态工程;

  赤壁市坚持“点线结合”绿化,加快通道绿化建设,重点加快107国道和旅游快速通道绿化建设,推进高等级通道景观绿化带建设,打造高质量生态绿色走廊;

  崇阳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主体、社会参与,谁栽树、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通城县以“一年路变绿,两年镇变样,三年绿满城”为目标,力争三年实现全县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

  通山县重点开展以荒山造林绿化、绿色示范乡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城镇绿化建设、富水湖绿化、全面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六绿工程”。

  市林业局局长王槐生介绍,截止4月27日,全市完成造林51.22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04%。各地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绿满鄂南——绿色家园的守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日前,走进双溪桥镇九彬村上海陈湾,一条硬化的水泥路面直通村头。房前屋后花果树成排成行,错落有致的青砖布瓦房和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环境连片整治后,村里看不到一片垃圾。

  不远的山包处,村民兴建的万亩七彩苗木基地生长正旺。一湾子200余人围住在一口30亩水塘的四周,微风吹皱塘水,几只鸭子欢快地“嘎嘎”游过,好一幅乡村生态美景图。

  赤壁市官塘驿镇西湾村,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路边、街边、水边、村边,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桂花树、樟树等树种交相错杂,紫薇、茶花、石楠等苗木相映成趣。

  “我们以市场化操作模式建设万亩生态观光产业园,让村民既增收,还能改善生活环境。”该村党支部书记漆祖政说。

  在全省绿色示范乡村之一的嘉鱼县官桥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黑瓦的民居、宽敞洁净的村道、齐全的休闲广场,仿佛置身于一幅天蓝、水清、树绿、地净的绿色乡村风光画中,真可谓“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

  绿色示范乡村建设是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建设美丽湖北的具体行动,是建设鄂南强市、生态咸宁的重要举措。去年2月,我市积极创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一村一个品味,一湾一个特色”。

  让森林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各地突出秀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乡土文化和独特的原始风貌,遵循群众意愿,科学编制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开展村湾整治,倡导文明新风。

  全市先后有60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2个村庄被命名为全省“宜居村庄”,2014年18个村荣获了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列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在城区,我市采取规划增绿、建景显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等措施,建设点、线、面、块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如今,市民出行500米可享受到5000平方米的小游园、小绿地,出行3000米可游览到综合性的休闲公园,出行10公里可体验到郊野公园;出行30公里可休闲于旅游风景区。

  山上植绿、城乡增绿、通道添绿。市民张旺宗说:“自然景致将越来越有特色,村容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家园就是休闲旅游的乐园。

  绿满鄂南——强市富民的工程

  走进崇阳县森旺生态园,犹如进入绿色海洋,各种树木翠绿欲滴,高产有机水果区、茶标准化栽培试验区、苗木生产示范区、油茶良种栽培示范区等6个区,层次分明。

  目前,像森旺公司一样,崇阳县已有26家公司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兴建基地200多个,流转山地46万亩,发展茶叶、油茶和“两竹”特色产业。

  借力我市确立的“三大百亿”产业战略,崇阳县调整产业结构力促“绿满崇阳”。科学编制茶叶、竹、油茶三个10万亩产业规划,坚持三大产业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推进,加快全县脱贫致富。

  我市各地引进龙头公司建设大基地,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农业开发,培植本土专业大户流转土地发展基地。

  通城县麦市镇九房、冷段、何段、西坳、株树等村有1050亩荒山,去年初,镇里从黄袍山绿色产品公司调来30万株油茶苗,全部种在荒山上。

  荒山变身油茶基地,镇负责人心里充满喜悦:“将流转出的土地进行开发,种植规模农业,农民既可收租金,又能在当地务工获得报酬。

  根据油茶4年左右初步收益、7至8年后进入丰产期的生长特性,该镇千亩油茶的初期收益预计过100万元,荒山俨然变身农民的“金山”。村民何正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参与了油茶的栽种工作,工作6天就收益了600元。

  林产品市场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以巨宁公司重组竹产业项目为龙头,市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共建3平方公里竹循环产业园,推动竹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计划引进竹类企业70家以上,力争园区综合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去年秋冬农业开发中,赤壁市新建了200亩新优茶苗采穗圃,育有1000万余株优质茶苗,带动了周边地区茶园发展。目前,赤壁娘娘山、咸安黄荆塘等十大万亩茶园已初具雏形。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我市围绕林地做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油茶示范基地,是村民金定武与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13个示范基地之一,实行“山上种植油茶,林中养鸡致富”立体种养模式,仅油茶年收入6万元,林下养殖年收入2万元。

  绿满鄂南,三年规划,气势恢宏。由生态美迈向生态富,一场绿色的变革正为咸宁赢来发展新优势。我们期待着满目葱茏、四季飘香、闻啼赏花的鄂南美景……(记者 朱哲 通讯员 王伟)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