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瘦身”提能路径——孝感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行政权力改革篇

15.12.2014  14:21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孝感改革持续进行,不断深化。一年来,在简政放权、基层治理、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改革举措频出,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红利。本报今日推出系列报道,深入报道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和新变化。
 

行政权力做“减法”,政府服务做“加法”。
          在改革上,率先起跑更容易赢得全程胜利的主动权。孝感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能减则减,该放尽放,应管善管,进一步规范权力,优化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探索出了行政权力改革的“孝感经验”。
          权力“”下去,责任“”起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把行政职权清理和流程再造作为走百姓路、办百姓事、解百姓难的实际举措,铺设了一条服务群众最短的“直线路径”。


      权力“减法”换取效能倍增


          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打开市政府网站,市级行政“权力清单”一目了然,行政许可90项,非行政许可零项。“孝感是全省唯一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地市。”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介绍。
          按照“法治、精简、效能、严控”原则,我市对政府26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保留161件,废止、宣布失效86件,修订15件,有效杜绝了“红头文件”违法。集中力量对行政权力、政务服务开展系统梳理、归并和清理,最后,厘定市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为3529项。其中,行政许可同比减少72.9%。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3529项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是‘权力运行图’和‘责任义务图’,回答了政府该做什么,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市改革办负责人说。
          行政权力“缩减”与服务“扩容”是双向运动。为着力把市直“三区”打造成责权利一致的实战主体,市直29个部门精简审批事项,下放8个方面113项权力,保留行政许可项目在全省市州最少。没下放的行政权力,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受理申报事项。
          日本小糸项目是市高新区重点项目。12月1日,项目负责人正忙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规划、土地等手续已办毕,市高新区办事效率是一流的。”该负责人说。
          “取得如此高效率,归功于市直部门权力的下放。”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汪胜说,“投资备案、项目核准等手续,原先须跑不同部门;现在足不出户,在高新区办毕。
          “简政放权是深度去‘脂’,是一场自我革命,就是要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到位,以权力的‘减法’去换取发展的‘乘数效应’。”市发改办负责人介绍。



          行政审批迈向“一枚印章、一个窗口



          7月份,远在北京的华茂林建筑劳务服务公司经理黄金林,足不离京,网上申报、填表,材料快递。
          20天后,收到了市建委邮寄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快递。
          “以往,办生产许可证程序复杂,北京孝感来回跑3趟,3个月才能办好。”黄金林说。十八大党代表、市春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施工队长余凯新深有感触地说:“市建委集中审批是实打实地为企业、为农民工服务,公司几千名农民工在外面可以安心打拼了。
          “市建委集中归并15个单位和科室、41项审批职能,收缴17个行政审批业务印章,成立行政审批科,启用审批专用章。政府基金、规费征收以及所有审批手续一个窗口办毕。”审批科科长罗中锋说,“改革后,收到感谢信127余封、锦旗21面。
          为提升政务效能,我市推进“一口受理、综合审批、高效运作”服务模式,实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部门审批职能向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达到审批职能归并到位,部门审批职能授权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电子监管到位。
          12月1日,在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银顺商贸有限公司朱显银在领营业执照。“11月28日交的材料,一天时间就办好了,效率高,态度好。”朱显银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行政审批窗口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AB角’等10余项制度。简单事项现场直接审批,复杂事项全程协调督办,解决了前台服务窗口与后台管理单位‘两张皮’的问题。”政务服务中心纪检组长黄景勋介绍。
          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共为各类企业开展预约上门服务3600人次,提供各类咨询1万多人次,收到群众感谢信200余封,服务满意率达99%。


        市场主体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在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悬挂着若干面锦旗,其中一面写着“三证联办、高效服务”的锦旗尤为显眼,它是市万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杰赠送的。
          李鹏杰,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多年,一直想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不能及时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我将会流失一些老客户。”李鹏杰表示,“‘三证联办’让我业务不受任何影响。”
          今年8月底,市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及地税局联合发布《关于实行企业登记注册“三证联办”的通告》,决定按照“一表告知、一窗受理、一单缴费、一站办结、一次送达”工作模式,全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联办”。“只用在工商联办窗口就可办结全部手续,一次性拿到三证。时限由散办的9个工作日,缩减至联办的5个工作日。”工商窗口首席代表李炜介绍。
          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就是将更多权力交还给市场,让社会享受更便捷服务。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215项,核减审批事项20项,精简审批环节8个,压缩审批时限34天。市直62个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完成了流程再造。汉川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电子政务网络。

          砍掉审批流程的“梗阻”,整个流程如环环紧扣的“多米诺牌”,开启一点,全程通畅,激活服务的“神经末梢”。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7.48万户,资本总额1071.88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12.88%、23.10%。元至11月份,新登记市场主体4516户,资本总额250.74亿元。 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6417 户、注册资本197.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77%  、81.88% 。


      (来源:《孝感日报》记者肖青松 通讯员熊伟 陈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