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文化破茧成蝶之变

21.03.2016  18:16

  巴东,控鄂渝要塞,自古为巴文化、楚文化交流激荡之地,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劝农稼穑,遗秋风、白云二亭,秋风一亭现留于狮子包古建筑群内,三峡地区三万多件文物亦藏于此,巴东县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新途径,促破茧成蝶之变,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互动双赢。

  点     睛

  2016年2月22日,传统元宵佳节巴东万人空巷,狮子包古建筑群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自2009年开园以来这里迎来了最为热闹的一天,两万多市民汇聚于此,欢度元宵,彩莲船、鼓儿车、扑蝴蝶、舞狮子等传统节目应有尽有,县委书记陈行甲兴致勃勃,登台为舞狮点睛落墨,一时间万人欢呼,锣鼓再响,巴东县文化“喜乐会”进入高潮。

  整个活动共分文化演绎、民俗展示、文艺表演、元宵灯会等多个节目。在园内第一幢大型单体建筑——北宋县衙里“寇准审案”情景剧精彩上演,击鼓、升堂,两班衙役分列两旁,原告被告跪倒堂下,高大的“寇公”缓步走上大堂,时空仿佛穿越千年,人们再次领略寇准的风采和智慧,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落幕,给人们上了一次廉政课,又一次体会到寇莱公浓浓的为民情怀;王爷庙前古代祈福仪式庄重肃穆;流传至今的堂戏、皮影戏纷纷上演;《虎殇》、《巴山谣》动人心魄;穿行在林间小道上,各式花灯装点其间,人们呼朋引伴,赏灯猜谜,随兴吟诗作对,其乐融融,经久未散。

  这一盛大节庆文化活动开启了狮子包古建筑群全新的历程,宣告建设时期告一段落,拉开了开发利用的大幕,从此它将走出高阁,张开巨臂拥抱人民大众,传承光大传统文化,让历史照亮未来。

  蓄     势

  狮子包古建筑群和巴东县博物馆的大规模建设,与三峡工程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巴东历来是古人类发源地和巴人发祥地,各类文物十分丰富,三峡工程建设启动,巴东随即开展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文物调查、征集、保护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1993年确定淹没区内地下文物点130处,地上文物65处。1994年巴东着手联合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湖北省考古研究院等二十多家考古科研单位开展田野考古发掘,搬迁保护。2008年开始搬迁复原11栋古建筑:秋风亭、王爷庙、地藏殿、寇公祠、县衙、毛文甫老屋、万明新老屋、王宗科老屋、李光明老屋、济州桥、水磨坊,这是我国第一次运用新理念对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进行保护,是对三峡库区文物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复原了古代人类的历史生存面貌,一幅古代发展的绚丽画卷徐徐打开。

  巴东县在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出土了7500年前至明清时期的陶器、玉器、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30000多件,重要文物标本5000多件,在县级博物馆中可谓凤毛麟角,其中收藏了国家一级文物虎钮錞于、国家二级文物巴式青铜剑、巴式编钟等,积累了反映古代文化脉络的文字200多万字、图表1000多张、照片13000多张,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为三峡考古学搭建了文化的时空框架,填补了诸多考古学空白。宋代县城遗址揭开了真面目,被公认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学上正式确立距今7500年三峡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农业文明,命名“楠木园文化”;狮子包古建筑群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包古建筑群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以三峡淹没区搬迁复原的11栋古建筑群为基础,扩建成为巴东县民族文化公园,增加复原北宋时期寇准任巴东县令时的县衙、四合院式寇公祠、巴东县博物馆文物展厅、库房及办公用房。2009年4月17日举办首届中国三峡纤夫文化节,当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破     局

  2015年是狮子包古建筑群发展的破局之年,破局并非易事,文物直接的关联词是神祕和高深,只可供仰视和膜拜。各类文物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狮子包古建筑群内藏珍聚宝,是关起小楼成一统还是全民共享?决策是要担风险的,巴东县经过反复论证,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提出了“开放、破局、共享”的思路,契合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现实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的竞争优势,把更多更好的文物保护成果提供给全社会共享,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巴东以开放的心态做活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亮起来,重拾历史记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具体从体制机制入手,盘活存量,让文博事业站起来走路,破除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局,巴东县将文物局、博物馆职能合并,拆除蕃篱,调整班子,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进行文物展览、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传统文化教育、民俗体验、民族工艺品展销,以“阳春白雪”的精神内涵,对接“下里巴人”的传承载体,展示巴东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县城文化内涵,提升县城文化品位。

  2015年年底开始,狮子包古建筑群开始丰富内涵的布展工作,李光明老屋突出农户特色,王宗科老屋突出纤夫特色,毛文甫老屋突出渔户特色,万明新老屋突出药铺特色,顾家老屋突出豆腐加工特色,水磨坊、榨油坊则再现当年生产场景。整体布局融观赏和互动于一体,在观赏的同时可以磨面榨油、舂兑筛米,也可以品尝巴东五香豆干,吃凉粉,喝豆花,在四合院里吊脚楼上编竹器、做木活、打草鞋、纺纱织布,雅俗共赏,也可以登临秋风亭吟诗作赋,凭栏望长江浩荡,观巫峡云雨,拜谒寇公祠,品茗听琴,竹声萧萧,千帆竞秀。

  当前,巴东县正致力聚集人气,实现文旅融合,做实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县城文化中心的区域优势,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活文章,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在确保文物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通过滚雪球的形式积累资本,规划宋城遗址再扩大古建筑群体量,与江北盈彩水岸交相辉映,在巴东高铁小镇建成之前激发活力,抢占先机,为巴东旅游大发展作出贡献,为文博事业壮大实力。

  2016年巴东县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巴东”的总体战略,立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着眼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旅游”线路,引领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结合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天子岩岩画和玉麟将军故里、红三军遗址等100多处文保单位,赋予秀美山水以全新的内涵,形成群星璀璨之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局已破,睛已点,巴东文化事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正在走向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