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两个一号工程”走在建设美丽乡村路、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前列

16.06.2014  19:14
 

  农村公路是交通成果普惠共享的终端,长江水运是湖北交通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的关键。近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亲笔批示农村公路发展,强调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李克强总理实地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出要在长江经济带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湖北省委省政府抢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特别是优化农村公路建设、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大好机遇,高度重视和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省委书记李鸿忠形象的将交通事业的发展称之为“一号工程”。

  一、“六个着力,六个转变”加密阡陌交通,建设美丽乡村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批示,3月25日,省政府在鄂州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工作推进会,传达党中央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最新精神,会议用视频的方式一直开到县级政府及交通部门。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管养机构、资金保障,推动建立农村公路监管养运长效机制。省交通运输厅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督办组,相继在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的武陵山区和省湖北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幕阜山区召开特色路督办会,协调推进特色扶贫路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在“十二五”末,完成特色扶贫路建设主线工程以及纳入国家规划的支线工程。

  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0.8万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乡镇和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8.7%,全省建制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511条,投入营运客车22756台,营运总里程达15万余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市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三级城乡公共客运网络体系。“十二五”前3年全省共完成2763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整治,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63座31228延米,全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频发势头得到较好遏制,安全态势总体稳定。

  湖北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基础在交通。今后一段时期湖北交通运输发展农村公路的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构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综合管理一体化机制”,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强调,在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六个转变:

  一是着力“转型”,由“以建为主”向“建养管运并重”转变。建设是增量式发展,管养是可持续发展,运营是内涵式发展,建管养运并重是科学发展,通过完善建管养运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着力“攻坚”,由“整体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重点攻坚未实现通畅的374个行政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示范区等农村公路,着重补齐短板,带动整体效能提升。三是着力“提质”,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至上,把农村公路与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四是着力“增效”,由“目标任务型”向“服务保障型”转变。积极推进通社区路、通产业路、通园区路建设,服务和引导农村新产业发展、新园区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优化村镇布局等方面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先导性、服务性、基础性作用。五是着力“升级”,由走上“油路水泥路”向走上“绿色平安路”转变。做到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公路建设和安保工程相同步,给荆楚大地留下青山绿水,让农民群众享受田园牧歌。六是着力“创新”,由“行业监管为主”向“内外监督并重”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推广鄂州市的“八公开、五同步”农村公路廉政阳光建设经验,内外监督并重,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二、坚持“三个致力于”,补齐水运短板,重建传统优势支撑

  如果说陆路运输的短板在农村公路,那么湖北发展综合运输的短板在水运。尤习贵指出,湖北优势在水,命脉在水。早在近代随着武汉开埠、京汉铁路、兴办实业,湖北在全国的经济位置发生第一次重大改变。而今,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路一带”、“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宏伟战略为重塑湖北区位格局带来历史性机遇,在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新布局中,我省“得水独厚”、承上(游)启下(游)、承东(部)启西(部)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将有效转变为服务全国、直航近洋、远通欧亚的交通优势,进而转变为内需前沿、国际市场枢纽的经济胜势。

  “十二五”前3年湖北内河航运建设投资完成188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位。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顺利建成,汉江兴隆以下建成千吨级航道,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738公里,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基本形成。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8亿吨,居长江上中游第二位,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63万标箱,居长江上中游第一位。

  加快水运发展,重拾湖北“九省通衢”的传统优势,湖北水运发展重点放在“三个致力于”:

  致力于推进长江中游航道“六四五工程”。湖北将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加强部省合作,尽早启动武汉至安庆6米、武汉至宜昌段4.5米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6米深水航道到武汉如果得以实现,则万吨级海轮可以常年直达武汉,武汉对上中游的集聚作用将得到极大提升,中山先生设想的“顶水点”将梦想成真,湖北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将获得坚实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湖北将由内陆变“沿海”,成为中西部的“出海口”。

  致力于破解三峡大坝瓶颈难题。2014年4月,三峡大坝月通过量首次超过1千万吨大关,长江中游“卡脖子”问题已经显得刻不容缓。省交通运输厅致力于加快建设以“两坝、两翼、两港”为核心的翻坝转运体系,在已建成荆宜高速、宜巴高速、南岸翻坝高速基础上,将北岸翻坝高速(太张高速)列入省高网规划,加快建设枝城港、云池港、白洋港,通过长江左右两岸翻坝铁路和公路、坝上坝下转运港口的不断完善,大幅提升翻坝转运能力,全面提高三峡通过能力。同时,交通运输部和相关部委即将启动三峡第二船闸的研究,挖潜提升三峡现有过船设施的通过能力。

致力于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前,上海已跻身国际航运中心之列,重庆航运交易、航运保险业务蓬勃开展,武汉中游航运中心相对滞后,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实化抓手。他指出,湖北将通过构筑“一个平台”(武汉航运交易所交通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开展“四大业务”(航运交易、船舶交易、人才交流、运价指数发布),打造长江中游最权威的航运交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使其成为与上海、重庆比肩的长江三大重要航运服务机构。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是建设航运中心的核心内容,要整合湖北四大港口资源,充分发挥港口设施、水运口岸、航线网络等优势,充分发挥大型港口企业、航运企业运营主体核心作用,推动武汉沌口-阳逻综合保税区、内陆自贸区的申报和建设,打造中部航运“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