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毕业13年换了8份工作 33岁仍蜗居家中啃老

20.05.2016  10:58

觉得没有本事给儿子找个好工作,何女士痛苦不堪。昨天,她致电本报心理会客室,充满无限自责,把33岁的儿子不工作的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

优秀的儿子越来越让父母看不顺眼

爸爸姓乐,妈妈姓何,于是给儿子一个快乐的名字“乐何”,可是乐何似乎一点也不乐活。乐何从小就很会读书,是个公认的好孩子:成绩好又自觉,不挑食、不挑衣、没有不良嗜好。2000年,乐何考上武汉理工大学,按照父母的选择,他放弃了从小喜欢的汽车制造,学了船舶专业;毕业后被父母安排,顺利地去了上海某船舶研究所,羡煞周围同学。但乐何不快乐。

2008年,勉强工作了几年后他终于辞职,回武汉想考汽车专业研究生,未被录取,他就开始四处闲晃。父子关系恶化,见面如同仇人。有一天乐何不辞而别,父母在电脑里发现儿子购票的蛛丝马迹,追到杭州找到了儿子,天天守着儿子,最后还是把儿子逮回武汉。

乐何从上海回来后,父亲便一副冷脸相向,母亲唠叨让他找工作,乐何则开始了打游戏的人生。要他换衣服,他偏要邋邋遢遢;叫他吃饭睡觉,他动不动就吼。

毕业13年了仍赋闲“啃老”

父母找各种关系给儿子找出路,到头来儿子有时只干了2个月就走人,最长的一份工作也只做了一年。“不感兴趣”“和同事搞不好关系”“领导没水平”成为他离职的理由。2012年乐何找到一份工作,因为要下现场,他嫌又脏又累、环境差、工资低。看到别人手上事情多,没有班组愿意要他,他最后辞职。

前后换了8份工作,现在33岁的乐何整天窝在家里。昨天一大早,何女士又催着乐何起床去参加招聘会,但他仍是爱理不理。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工程师,天赋颇好的儿子长大却成了“逆子”,居然放弃上海那么好的单位,这让父母怎么都不能理解。

父母与成年子女相处要有“距离感”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成人,现在父母竟成了“仇人”。著名精神分析师、中国地质大学心理研究所吴和鸣副教授说,其实这来源于儿子的恨——一辈子毁在父母手上。为什么父母决定他的专业?这个愤怒没有用语言表达,或者未充分表达,所以他用行为表达。当父母痛苦不堪,他的愤怒就部分表达了。

吴和鸣分析,父母跟成年子女之间有很多的爱恨情仇,其实最重要的是父母不愿“断奶”。很多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无论年龄多大都还是不懂事的孩子,都需要他们来保护和照顾。当你对一个成年的孩子指手画脚,当你过度干涉孩子人生的时候,通常会让双方都不高兴。过度的爱会造成伤害。

武汉市心理医院治疗师王牮认为,孩子12岁以后,心里有很强烈的成人感,想自己去做一些决定,并希望得到认可和信任。孩子成年了,父母再去管教,就会引起很多冲突和痛苦。

北京回龙观医院崔勇主任医师建议,父母与成年子女相处要有“距离感”,犯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是他们可以独立生存的前提。

记者毛茵

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