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都告别“工业孤岛” 打造宜业宜居美丽新城(图)

05.01.2015  23:14

  图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讯 报道组

  国土面积202.7平方公里,不足武汉市疆域2.3%,贡献2013年全市31.1%的税收收入;

  2014年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15.38亿元;

  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年产1.35亿元税收、逾5000台整车以及5万套空调及其他电器;

  去年前11个月累计生产汽车103万辆,年产量突破百万辆大关。

  这里,就是中部六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享有“中国车都”声誉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武汉开发区与全国众多开发区一样,曾遭遇“产城分离”的困扰:白天机器轰鸣,晚上一片寂静,整个汽车城像一个“工业孤岛”。一些打工者抱怨:“这里感受不到都市的繁华,夜生活赶不上许多县城。

  2012年初,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提出,开发区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人口集聚初具规模,不能再用工业化这“一条腿”走路。应加快“产城融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化发展,打造宜业、宜居、美丽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新理念实施成效如何?近日,本报报道组走进长江之滨、沌水之畔,感受这座都市新城的成长脉动。

   生活“补课

  自1991年成立,武汉开发区就以东风大道为轴,东部建工业区,西部建生活区,两者泾渭分明。

  开发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工业区发展突飞猛进,生活区建有少量商业网点,但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2012年开始,一场覆盖科、教、卫、体、娱、居、行的生活“补课”行动,全面展开。

  这里的企业蓝领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最担心住宿问题。

  在全力北路上班的装卸工李亮说,以前在沌口要么住工厂宿舍,要么住城中村,周边除了吃喝能解决,其他生活配套几近空白。不少建不起职工宿舍的配套企业,常因招工困难,导致产量减少、生产受阻。

  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区出资建设高层公寓楼,租赁给周边企业。这种“企业社区”房间类似大学宿舍,周边有食堂、超市、网吧、篮球场,员工每月只需缴纳数十元水电费即可入住。目前,4座“企业社区”已吸纳产业工人1.2万人,未来5年还将惠及10万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