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壮大 "华新"旧址留住城市记忆

08.08.2014  10:54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廖巍巍 实习生 夏璐)7日,立秋,但黄石仍然弥漫着盛夏的气息。地处黄石大道红旗桥段的华新水泥厂旧址内, 随处可见芳草萋萋。

  负责看守旧址的叶师傅此时正汗流浃背地在厂区里四处巡逻。这块地处繁华市中心,占地近600亩的厂房里有价值上百万的设备,在这些老员工们的看守下,至今都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

  最让叶师傅高兴的,是前几天市文物局局长关东平特地赶来告知,《华新水泥厂旧址安防方案》已上报至国家文物局待批。

  如果让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看华新水泥厂旧址,他们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叶师傅日夜守护的旧址,并非是山清水秀的绿色画卷,反而是粗大的管道,高大的罐体,绵延百多米的厂房,入眼的都是暗灰色的沧桑。他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询问:这些看似破旧的厂房设备有必要精心细致地保留吗?

  时光回溯到2005年,当最后一组熟料磨停止旋转,华新老厂区全线停产搬迁,运转了半个多世纪的“华新型”窑窑头,还堆放着未处理完的窑灰。 

  当华新水泥厂搬迁后,这片老厂区的去留成为了市民瞩目的焦点:是夷为平地、搞房地产开发,还是有选择地保留,建工业遗产博物馆或者工业旅游公园? 

  2008年,湖北省文物专家对华新水泥厂旧址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整体保存完整,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应积极开展保护工作,并将其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认证为湖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发现。

  但这种建议迎来不少质疑声,“水泥厂,全国到处都有,有什么特殊的保护价值?

  翌年暮春四月,拆除位于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会议即将召开。当时上任不久的市长杨晓波提出:“我看看再说!”他前往现场察看后果断拍板:原封不动,就地保护!

  杨晓波有自己的思考。他说,黄石是一座“以厂立市”的城市,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城市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彰显着黄石作为一座工业之都的繁华与张力。华新水泥厂有百年历史,是中国水泥工业的鼻祖,新中国首都十大建筑、三峡工程等所用水泥皆出于此。而这些厂房和旧设备值得保存下来,可以让后代和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水泥工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华新水泥厂旧址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工业文化沉淀,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脉络,维系着普通民众的情感,特别是黄石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如华新水泥厂这样的近现代企业的点滴积累之功,才成就了黄石“中国水泥故乡”的美名,华新水泥厂旧址保留的是黄石的根基!

  “自那以后,我们慢慢看到进出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商人少了,知识分子多了,我们知道,华新旧址得救了。”说起那段往事,华新的退休老职工吴伴元感触颇深。

  谋定而后动,2011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长杨晓波为组长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保护工作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2月2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湖北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华新水泥厂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黄石工业遗产四大片区之一的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开发工作自此名正言顺、纲举目张!

  如今,用于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保护、展示、研究机构——“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已成功命名,并先后征集到反映华新水泥厂的相关藏品1万余件(套)。

  关东平表示,前不久,《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规划》、《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已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今年我市有望按照规划启动旧址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具体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华新水泥厂旧址,积极筹建“中国水泥遗址博物馆”,眼前这些寂静的厂房和旧设备,又将被重新赋予生命,从另一个侧面继续演绎着黄石的水泥工业传奇!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