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罗斯柴尔德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26.03.2016  10:03

  有个姓罗斯柴尔德的英国先生,时常来华出席一些商业活动,被当成现场最受尊崇的贵宾,但近日被爆是一个冒牌货。他姓罗斯柴尔德不假,但并不属于那个名震世界金融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不少国内机构和人士中招,包括国内顶尖学府、个别地方政府,还有几个中国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富豪,都曾和他谈合作、谈成功之道。

  这个冒牌的罗斯柴尔德先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被中国的经纪机构请进来的,相关经纪机构真的不知道此罗斯柴尔德非彼罗斯柴尔德么?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需要“罗斯柴尔德”这个门脸,这个门脸的背后是一系列生意罢了。

  “罗斯柴尔德”其实更像是某些人自设的一个局,自己往里钻,而这个姓罗斯柴尔德的冒牌“罗斯柴尔德”,不过是方便称手的一件道具。他们的直接目的是市场营销,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的形象及其打理的业务、商人的社会形象、业内形象等。所谓上当受骗,有些人应该是甘之如饴。他们要的就是类似“我的朋友胡适之”、“我的朋友罗斯柴尔德”的效果。

  我们身边至今不缺坑蒙拐骗的事。假冒伪劣产品就不说了,假机构、假人、假奖牌也是有的。比如某著名白酒品牌,一直说百年前自己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去年被揭子虚乌有。刚刚由国家民政部认定,一度在中国呼风唤雨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原是一个山寨社团。2011年被打假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打“合影经济学”,也就是帮有心人与国内外政要合影,以此给人一种“朝中有人”的印象。

  朋友是一个人的镜子,同样,一个人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我们也可以从交往对象看出这个人的影子。英国来的罗斯柴尔德先生其实是我们社会、我们身边某些人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形象以及灵魂的某个面向。有的人可能的确不了解真相,上当受骗了;但有些人其实是与罗斯柴尔德先生“同台献艺”,各取所需。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淘金潮中,一些原本不名一文的人,借来豪车,穿上名牌西装革履,找到有钱老板,求“合资经营”,低买高卖被抛售的豪宅,赚得盆满钵满,完成了空手套白狼。这些人当中,有的日后成长为房地产巨头。社会的财富宣传,有时以这些故事为励志范本,对财富、功名的艳羡气息跃然纸上,完全是一种价值误导,无异于今天山寨罗斯柴尔德行骗事迹所映照出的种种问题。

  现在中国要转型升级,创业者追求成功,不能再行走灰色地带,更不能靠坑蒙拐骗。所有创业者都应当行大道,以增进社会福祉为己任,个人的成功要托得起中国梦。罗斯柴尔德先生在华没几年,最终露了马脚。他的行为为人不耻,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于一时,但注定行之不远。和政要合个影,言必称“我的朋友罗斯柴尔德”,其实既是创业的歧路,也是人生的歧路,而且会祸延国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