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群众告别“黑屏年”

03.02.2017  05:02

  新华网武汉2月2日电(记者梁建强)和煦的阳光下,四处可见大红灯笼和串串中国结。翠竹掩映的湖北省咸宁通城县花园村,节日的欢庆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村民吴超家里,全家人正围着电视机重温春晚,笑声一阵接一阵。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都回来了,一家人共享团圆、其乐融融。

  “以前,回家过年总要担心:灯亮不亮?电视能不能看?”吴超的小儿子告诉记者。

  “没办法,过去,除夕时经常停电。”吴超叹了一口气。

  供不上电,万家团圆的春节就只能是“黑屏年”。这曾是吴超和村民们过节时遇到的“心头病”,也是为其供电的通城县麦市供电所遇到的“老大难”。

  地处鄂南黄龙山腹地的花园村,由10千伏小黄龙线供电。这条线路全长51.47公里,其中主线路25.63公里,共有供电台区63个,供电区域涉及11个村5000余户,最远供电区更是在1500米高的黄龙山上。

  由于以前的输电线路穿越黄龙山上漫山遍野的楠竹,而楠竹随风摇晃时,极易造成线路跳闸。与此同时,随着黄龙山群众用电需求的增加,包括花园村在内的许多村庄出现供电容量不足、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

  站在竹林旁,花园村台区管理员黎礼云说,春节期间,随着返乡农民工的增加,各村组的用电负荷往往达到峰值,因此,除夕抢修成为麦市供电所无奈的“例行动作”——除值班室只留一人应急值班、接听抢修电话外,另外十多名供电工人奔走在抢修现场。

  “不抢修到凌晨,一般不可能回家。”黎礼云说。负责花园村供电20余年,他的除夕抢修持续了20多年。

  一个电筒照明,一把砍刀砍楠竹,一辆摩托车助出行……20多年来,周而复始,仅摩托车他就骑坏了3辆。

  转机出现在咸宁新一轮农村配电网改造的启动,10千伏小黄龙线被列为改造重点。从2015年起,持续一年多的改造行动,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将32公里穿越楠竹的10千伏线全部改到新建的旅游公路两侧。

  此外,供电部门又改造(新增)供电台区36个,改造低压线路73公里。仅花园村,就增加变压器3台,增加供电容量350千伏安。

  沿着旅游公路一路前行,记者看到,崭新的电线杆矗立道路两侧;路边的农家,电视节目的声音,与村民们的笑声一起回荡。

  2017年除夕,改造后的线路供电平稳。

  “一次抢修也没有。”黎礼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可是20多年头一次。

  花园村的变化,正是湖北省“南大门”咸宁市着力推动农村电网改造的缩影。咸宁供电公司透露,2015年到2016年,咸宁全市配电网改造资金12.04亿元,解决供电卡口台区2511个,惠及10.56万户。同时,咸宁供电公司启动配网运维专项整治,完成配电线路通道整治3.7万处,完善设备、安全标牌24.4块,有效破解了农村供电“卡口”难题。

  2017年的除夕夜,咸宁市农村用电发生了“”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除夕抢修量较2014年下降超过90%,较2015、2016年同样出现明显下降。

  记者了解到,2017年湖北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列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更多和花园村一样的村庄,将有望告别“黑屏年”。(完)

(编辑 毛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