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严禁行贿受贿 提名数量减半

19.03.2015  12:15

  国内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日前正式启动“第九评”。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看到,中国作协15日对外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现已启动”,详细介绍了“征集办法”、“作品参评条件”、“征集程序及时间”等。与《关于征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本月13日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其中强调“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

  这份公告指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推荐。作者可向上述推荐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评奖办公室不接受个人申报。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2011年至2014年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征集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30日。

  此次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重申了“评奖纪律”,除了保留“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的规定之外,还特别强调“评奖委员会成员和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须自觉遵守本条例和评奖细则规定的评奖纪律,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奖结果的不正当行为。如有违反,有关人员的工作资格和有关作品的参评资格均予取消”。

  据记者了解,上一次修订茅奖“评奖条例”是在2011年2月25日。与之前相比,此次“评奖条例”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修改,比如关于“评奖机构”,新修订条例除了延续以前的规定“评奖委员会成员应为关注和了解全国长篇小说创作情况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均以个人身份参与评奖工作”之外,还加上了“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的限定。关于“评奖程序”,新修订条例规定:“评奖委员会在对参评作品阅读、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不超过十部提名作品;在提名作品中选出不超过五部获奖作品。”与从前的“经三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在提名作品中经两轮投票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相比,对本届评奖并没有明确规定须经历几轮投票,而且本届提名作品数量将锐减一半,不超过十部。

   茅奖会青睐哪些作品?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1年—2014年,其实2011年至2014年,每年长篇小说出版有四五千部之多,其中包括大量的网络小说落地出版的作品,严肃文学长篇小说每年也有千余部。这样的作品总量,显示了严肃文学长篇小说的基本情况。

  2011年—2014年期间,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刘醒龙等茅奖得主都有新作出版,创作精力特别旺盛的贾平凹2011年出版长篇《古炉》、2013年出版长篇《带灯》、2014年出版长篇《老生》,这三部作品中贾平凹有诸多创新,也很受关注。此外,王安忆于2011年出版长篇《天香》、2013年出版《众声喧哗》,刘震云2012年出版《我不是潘金莲》,刘醒龙2014年出版《蟠虺》,在文学圈内部反响很大。

  纵观2011年至2014年间出版的小说可以发现,那些茅奖呼声很高的作家都有新作出版,余华、苏童、阎连科、韩少功等出版的长篇影响力很大。受关注的作品还有2011年方方的《武昌城》、肖克凡的《生铁开花》、格非的《春尽江南》、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等等。(综合)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