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小河镇四个依托着力培育“两个主体”

28.09.2015  12:41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8日电 (梁华伟 刘娟)截至今年9月初,小河镇已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市场化经营性主体42家和以培育农机(技)合作社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性主体33家,其中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万余亩,整合机械设施200余台套、喷药设施97台套。

  为了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强有力的经济实体,该镇一是依托现有的优质稻米产业,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或小规模流转土地进行整合,着力培育规范化的家庭农场。二是依托小河镇耕地多,外出务工人员也多,往往出现田没人种,药没人打等情况,需要有一个能给群众提供农机、农技方面的服务性组织,这样经营性服务组织就孕育而生。三是依托本地能人建组织。当地,有稻米公司、米厂等大大小小50余个,通过能人建产,把这些稻米公司(厂)整合起来,建设稻米合作组织,通过统一的市场化服务,从而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地服务。四是依托村级阵地建组织。根据村里的农业机械数量或村级地理位置,由村级购买服务,把周边的农机整合起来,建立合作社,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目前,高庄村、曾庙村等2个村都依托村委会建立了农机合作社。

  目前,按照年初镇村两级签订的“两个主体”培育责任状,确保年底前29个村(场)各要培育出1家家庭农场和1家专业合作社。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