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再添一家24小时书店 实体书店能否突围

28.01.2016  12:18

  继汉阳物外书店、汉口卓尔书店之后,武汉再增加一所24小时书店。由省新华书店集团推出的九丘书馆,昨日落户水果湖一小旁。一个城市为何热衷于24小时书店?它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能否成功突围?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调查探访。

  物外书店关闭24小时业务

  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营业模式,由台湾诚品书店台北敦南店1999年开创,而在内地开始风靡始于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开业,此后一些城市也开始尝鲜。

  2014年10月,进入武汉的第一家24小时书店,是位于汉阳人信汇的物外APM。“当时武汉还没有24小时书店,我们抱着尝试的心态开业的。”武汉物外书店总经理陈富珍告诉记者。

  但自今年1月1日起,该书店关停了24小时不打烊业务,营业时间改为与商场同步。“因为晚上人实在太少了!”陈富珍介绍,读者主要集中在上午10点至晚上10点,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周末偶尔会有一两位读者夜读,但凌晨2点之后店里就空了。“开着空调开着灯,等于浪费资源。

  那为什么台湾诚品书店台北敦南店的24小时业务,却很受追捧呢?曾在诚品书店工作了10年的陈富珍总结,24小时书店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创意性、设计类、影视创作等服务业占重比较大,就会有一帮不是朝九晚五的夜猫族;二是温暖宜人的气候环境,太冷了的话人都想冬眠;三是周边要有高校,大量单身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有时间去夜读。而从这三点看,汉阳的条件都不太成熟。

  卓尔书店靠集团出资维持

  位于汉口惠济路3号的卓尔书店,是在2014年11月开始24小时不打烊业务的。当时记者晚上走访时看到,湖北大学的两名学生专程从武昌坐车到汉口来夜读。据他们介绍,平时找不到通宵读书的场所,学校图书馆晚上10时就关门了。

  卓尔书店负责人汪素鹃昨日接受采访说,夜读群体以大学生居多,特别是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些白领特地来体验这种文化生活。不过,冬天和晚上后半段人流量偏少,“但不管人多人少,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她介绍,开展24小时业务,每月成本至少增加5万元,而且到目前为止,书店还是处于亏损状态,这些运营费用来自卓尔集团每个月下拨的几十万元经费。

  各实体店正在探索新出路

  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还有没有生存空间?省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助理王万新说,电商对实体书店的确冲击很大,但实体书店要转变,就要做出特色。

  据了解,新开业的九丘书馆,与周边多家单位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协议单位的职工可以在书店选书拿回家看,看完还给单位图书室,年终由单位统一买单。这样既改变单位图书室书籍陈旧的问题,也为书店开辟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而物外书店、卓尔书店、文华书城,开展咖啡、文创用品等多业态经营的同时,也通过开展签售、讲座、文艺体验等活动来聚集人气,拉动图书销售。

  去年年底进军武汉的西西弗书店,选择开在宜家荟聚广场。该书店董事长金伟竹介绍,他们全国几十家店每年总共有几百万元的利润,这种与新建商圈抱团的方式效果不错。新建商圈需要提升文化品位,而一些多业态经营的特色书店,可以以极低的租金入驻商圈,是一种双赢。

  据记者了解,目前,省新华书店集团、文华书城、物外书店都在与一些新建商圈洽谈中。各实体店都为自救使出“组合拳”。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