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现有300多家激光设备制造企业 密度全球独一无二

31.05.2016  00:16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岩 实习生 刘哲

  一束激光,10秒钟就能把一块10厘米厚、30厘米宽的钢板切断.

  一台激光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45种零件,应用于20余种航天发动机、运载火箭、卫星及导弹等装备中.

  如今,激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脆性材料加工、快速消费品等360个行业中. 武汉光谷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江峰说,经济下行压力下,激光产业逆势飞扬,已经到了井喷前夜.

  拥抱“光制造”时代

  用一束激光,既能在金属板上雕刻图案,又能在一捏即碎的鸡蛋壳上打印日期.

  激光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地”.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认为,通过技术嫁接,激光在钢铁、化工、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

  这一束光,湖北企业探索了30年.从成立于1985年的第一家激光企业——楚天激光开始,湖北激光产业在经历了萌芽、突破、规模发展阶段后,已进入进阶发展阶段,培育龙头企业,打通全产业链,激光产业有望实现千亿元产值.“十三五”开局之年,激光产业再迎新机遇.业内研究报告预计,在3至10年内,我国将步入“光制造”时代.未来5年内,激光行业受益于政府对制造业的重视与扶持,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至15%.这将是激光产业迈向成熟稳定发展的5年,期间将有更多高新尖激光产品将出现在市场上.

  在资本的风口迅跑

  光谷现有300多家激光设备制造型企业,密度全世界独一无二.但光谷的激光设备制造产业规模在200亿元左右.

  从200亿元到1000亿元,路途还很遥远.

  国内激光产业发达地区依然集中在沿海城市,这主要是由地方经济和市场决定的.江峰坦言,激光产品使用地区集中在珠三角,从地理位置考虑,武汉距离使用市场较远.“武汉制造业发达程度不及沿海,企业负责人的思想也不如沿海开放.

  此外,武汉激光企业习惯比拼技术实力,却难以及时引进资本,缺乏市场拓展的敏感度和前瞻性,更缺乏对资本运作的认识,导致在激光产品和市场领域的拓展步伐较慢.

  如今,在光谷,激光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现象.

  在产学研方面,武汉的激光骨干企业积极进行科学、有效的协作.华工科技总裁闵大勇认为,产学研的合作模式非常有利于光谷激光行业的发展,即利用应用带动技术,从而牵引整个激光产业发展.“激光企业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以价格战为主.”楚天激光集团董事长孙文表示,不久前激光产业基金的成立,使得激光企业,又一次触摸到资本市场的风口,树立起共同把湖北激光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湖北激光产业千亿板块崛起,各企业应发挥所长,关注为客户带来增值,狠抓产品品质.”闵大勇认为,要摒弃低端无序竞争,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做高端产品,做高附加值产品,做高质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