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27.07.2017  14:13
      24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昨日上午,会议进行了分组审议。这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的热点。

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今年春节刚过,省委第一个会议的主题就是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省十一次党代会、年初的人大会议也就此进行了系统谋划。全省上下用科学的方法论引领和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着力推进“放管服”等关键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一样,目前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够、政策创新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简政放权的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人大工作有机融入湖北发展的大局,这是人大工作的创新,点赞!”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取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民营制造业补短板、3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绿色宜居示范千村创建和647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深入开展调研督导,形成了一批有分量、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力求查找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落实中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达到促推工作落实的合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如何突破?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拿出自己的“金点子”。

有的委员建议,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将容错机制和追责机制同步构建、同步实施、同等力度,并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引导干部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中敢作为、善作为。要狠抓政策落实,用“绣花”功夫使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有的委员建议,万企万亿技改、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建设、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和城镇污水处理这些工程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将目标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标准化。要创新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切实解决“九龙治水”和标准不一的问题。

有的委员认为,报告提出,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0.82%,在全国排第19位,“这表明企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的力度远远不够。”政府要加大工业技改、创新的投入,健全推进技改和创新的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市场主体投入技改、创新的积极性,这既关系当年促增长,更关系长远增后劲。

有的委员建议,要精准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注意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切实采取措施推动解决。继续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军工优势产业与湖北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有的委员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要强化农业类企业主体地位,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发展庄园经济、农场经济,助推秀美乡村建设。要继续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工业建设,延伸湖北农业优势。”有的委员认为,湖北作为农业大省,要高度重视高产淡水养殖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生物工程技术控制水污染的影响。要高度重视县乡两级农业技术队伍建设,促使“藏粮于技”。

审议中有的委员谈到,一方面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同时要注意一些行业的同质化发展问题,加强统筹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简单重复。在大力稳增长的同时,要切实注重地方债务风险的防控。(记者王馨、通讯员朱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