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实施“四项”措施打造生态景观河道

21.05.2018  11:42

(张启龙)5月21日,施工人员在房县沙沟河修建生态河堤。近年来,房县投资近7亿元,将城乡“黑臭”河道,“千疮百孔”的砂石堤修建成集生态、景观、防洪于一体的河道工程,治理后的城区河流成为鄂西北地区县级最大的湿地公园,城乡河流水质提级达标,堤防工程防汛标准分别达到50年、20年、10年一遇,确保了30万群众生命财产、50万良田安全度汛。

将生态治河理念融入“决策圈”。房县摒弃“渠道式”治理河道的方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从传统治理向生态治理河道转变。县委、县政府主要决策人率先用生态治河理念“洗脑”,组织技术人员对城区河道现状进行调查,赴长沙、桂林、贵阳、深圳等地区考察河道治理项目,学习先进河道治理经验,提升对生态河道治理的认识。充分结合房县实际,优化设计方案,在河道综合整治中,保留原河道流向,尽量维持河道原有的风格,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环境,修建了拦沙引水坝、“堆石”坝、“曲线”坝、“蘑菇”坝、“跌水”坝,用这些形态各异的拦河坝衬托高低起伏的休闲通道,即错落有致,又生态自然,实现景观、拦沙、引水的有效统一,达到了人水亲近、人水和谐的目的。

将治河新工艺融入“水工程”。采用先进的“生态格网”、“自嵌式挡墙”、“环保型绿化混凝土(能长草的混凝土)”等工艺,努力改变硬质护岸、渠化河道的传统治理方式,促进河流保持自然形态风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在堤脚防冲部位,就地取材,利用河卵石砌筑,形成鱼巢,在河势平缓、人口集中处设置一些亲水平台和亲水台阶,即方便通行,又能满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并提供一个休闲、纳凉的处所,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采用生物固堤、植物载体固坡等技术,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在护坡上适当种植生命力强的本地草皮,形成草植物群落。

将提升防洪能力融入“防护网”。提升防洪功能,满足河道安全行洪,保障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良田耕地的安全,是房县治河护河的举措之一。在生态河道整治中,利用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格网衬砌护坡,堤基部分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加固后的城区生态防洪河堤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2017年,房县发生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秋汛,由于城区河道堤防工程得到全面加固,保障了沿河两岸30万人口的安全度汛。据悉,仅城区堤防工程年均实现防洪减灾综合效益达到1.2亿元。

将运行管理模式融入“制度中”。房县建立日常管护长效机制,按照“治理一级,交付一级,管理一级”的思路,引进市场化新模式,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选定,确立养护河道管护队,与管理员签订养护承包合同,划定河道防洪工程管理养护的范围,确定养护内容、考核目标。对聘用的河道管护员定期培训,挂牌上岗,定岗、定点、定人,分区、分段划定管理区域,全天候、全方位巡视检查和管理河道。此举,改变了管理人员不足、保洁及维护经验不足的态势,确保了“建一段、管一段、保护一段”,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将水清河畅目标融入“河长制”。落实“一河一长”,确保管河有人。房县成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办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围绕城镇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对全县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污染源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大执法力度,先后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40起,依法关闭排污口5个,查处河道非法采砂7起,关停非法采砂场5家。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改造武当动物药业、半岛湾公园污水管网,完成县城晓阳大渠、学府路大渠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治理城乡生态河道52公里,完成县城河流景观水利工程建设17处,人工湖蓄水量达800万立方米,全县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95%。

                                               

                                                                                                                                                 

                                           

京山县东河治理工程开工
(李国惠 石 刚) 在位于京山县钱场镇的东河河道治水利厅
漳河局工程管理探索再出新成果
(程磊)近日,省漳河局为积极探索工程管养分离,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