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生态立市揽全局

23.07.2014  10:59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3日电 (宜宣 李鹏飞)近年来,宜都的决策者以生态的立场、生态的标准、生态的路径进行生态实践,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互利共赢。

  4年前,2010年,宜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实力宜都、生态宜都、活力宜都、人文宜都、幸福宜都“五个宜都”的发展目标。2013年,宜都还制定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

  这场马拉松式的决赛,直接关系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最终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宜都市很早就认识到,在算经济发展账时,更要算好生态文明账,优化地方发展环境就必须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近几年,宜都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强。该市主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与此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1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45家市重点污染源分别按照每月不少于1次和每季不少于1次的频次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明查和暗查相结合。

  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环境美化,在全市大力推进“绿色示范乡村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城镇增绿工程”、“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建设“生态水城”、“四季花城”和“田园绿城”。对全市中小流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和生态整治,对全市1万多口堰塘进行了生态化治理,建成生态茶园10万亩、生态橘园32万亩。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以及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绿色小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2013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3.1万亩,有林地面积137万亩,森林蓄积量2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4.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2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达到909公顷。

  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优质的生态环境大大增强了城市对投资客商和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批复后,宜都召开清江天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咨询会。为开发利用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宜都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将公园开发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既科学保护珍贵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又实现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重功能,既避免了盲目短视的过度开发,又有效利用了生态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去年通过招商引资,拟投入11亿元对荆门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集巴楚文化、三国文化、荆门山文化、城背溪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

  宜都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扶持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集镇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近年来,聂家河镇、潘家湾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潘家湾村和周家河村被授予“湖北省宜居村庄”,渔洋溪村被表彰命名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枝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眼泉乡袁家榜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鸡头山村被表彰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示范村,红花套镇被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红春民俗文化村进入全省旅游名村行列。城区面积拓展到23平方公里。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宜都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主动融入推动绿色发展,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构建资源能源在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的发展模式。宜都兴发化工坚持走生态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使生产线上的40种副产品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并同瓮福集团强强联手,共同建设磷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翻开了氟硅碘资源综合利用、湿法磷酸精制的新篇章,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称号。宜都华新水泥、宜化集团楚星公司、土老憨集团等带头示范,带头改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给转型发展树起了生态标杆。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