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小水果搞出大“名堂”

14.08.2014  12:36

   —— 记宜都市农广校学员宜都市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桃领军人曾勇

  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与“张灯结彩”的桃树交相辉映……当你还沉醉于宜都“桃花为你开”、对架锅山的桃花流连忘返时,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脆蜜桃悄无声息的挂满了枝头,这就是曾勇带领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种的桃。

                                                                   


  曾勇是湖北省宜都市农广校的学员,宜都市委组织部确定的村干部后备干部,2007年受到了农业部门组织的“手把手”村干部培训,2008年领衔筹建宜都市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种桃小有名气,把小水果搞出大“名堂”,成为宜都种桃领军人。

   往事不堪回首

  说起种桃,过去曾勇所在的架锅山村比邻军工企业238厂,桃、李一度榜上有名。随着238厂搬迁出山,架锅山的桃一落千丈:从3.0元/公斤跌到0.2元/公斤,有时还无人问津。 2008年全村生产了50万公斤桃,有15万公斤烂在家里和市场,桃农受损严重,桃成了呕气果、伤心果。如何让桃走出低迷,东山再起?

  恰逢该村29岁的年轻人曾勇学成归来,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要让架锅山的桃子东山再起,使小水果桃形成气候,叫响品牌!” 2008年底,他领头成立了“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被社员们推举为理事长。

  当时好多人不理解,更有人嘲笑他。早在2006年,他自修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的毕业证书,曾梦想做记者,却被宜都市市委组织部相中,作为后备干部送进宜都市农广校村干中专班,经过两年的“手把手”村干部培训,他目睹乡亲们种桃缺少技术、没有市场观念,他决定带领乡亲们走种桃致富之路。

   重振大刀阔斧

  当年,曾勇在自己家种了4亩桃做样板,给村民们算对比帐:1亩桃园正常年份能收入在3500元左右,而传统农业收入仅1000多元,有科技含量的桃园收入是传统农业的3倍以上。从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开始,他就围绕“科技培训提高素质,精品园建设升水平,合作组织强能力,服务社员善体系”办社理念,大刀阔斧重振架锅山的桃:

   1 制定规划强筋骨。 合作社成立后,由曾勇提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上起草并通过了相关的章程(包括自愿入社、退社条件),初步拟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选举产生了15名理事,形成了宏源水果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理事会决定成立三个服务队:一是技术服务队。对社员或非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二是生产服务队。队员利用合作社机械和工具对外开展劳务服务;三是销售服务队。社员免费利用合作社的筐子装运桃子,非社员有偿使用。队员如无特殊情况,在服务时要做到先集体业务后个人业务。

   2 筹措资金建场所。 按照所起草的章程和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架锅山村委会等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合作社在架锅山产桃、李的中心区域且交通方便的地方,由社员集资修建了集办公、经营等多功能服务的场所;预留了贮藏200吨桃、李能力的冷藏库,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专家培训增强技能。 要想 提高桃的产量和品质,只有提高社员种桃的科技含量。曾勇依托农业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六年来,除了自己边种桃边传授技术外,连年邀请宜都市农广校的老师和农业局的专家做技术顾问,宜都农广校多次组织架锅山种桃大户到外地桃产区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种植经营桃的先进经验;每到关键时节,专家们就在曾勇的楼房前、桃林边,现场演示桃树栽培管理技术。合作社里的何文发、张绍绪、赵忠望……等有20年以上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谈自己搞桃树修剪、追肥、病虫防治的传统经验。几年的土洋结合,村民徐培科由衷地感叹:“自己种了20多年的桃,没想到桃树的栽培管理还有这么多道道,按照专家们的讲解,回家试验真的很灵。” 几年来,宜都特产专家的桃树栽培技术培训在合作社15名理事的桃园轮流进行了两次,培训人员达7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0多份。在提高桃农技能的同时,还先后培养了32名技术服务队队员和示范能手,成了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为社员和非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永久牌专家。

   种桃形势喜人

  合作社里有了技术骨干,社员们掌握了基本的种桃技术,曾勇决定在架锅山建精品园。他挑选了五十亩桃园,从品种选育、修剪、施肥、病虫防治、采摘等按标准化操作,注册“宜都翠桃”商标,着手精品果园示范。2009年6月10日,精品园举行了开园仪式,精品果园的桃子因着色好、个头大、大小均匀,加上换上统一、精美的包装,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更让架锅山的桃子名声大噪:五十亩示范精品园亩产商品桃15000公斤,优质果率达80%,商品果率达95%,分别比一般桃园提高5个和10个百分点,均价达3.2元/公斤,亩均增收5000元,五十亩增收15万元。

  尝到建精品园的甜头的社员们充分利用宏源水果合作社这张名片,只出一张牌------宜都翠桃:统一对外发布果品信息、统一定制包装系列,同时寻求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并成功地进入了较有名气的东方、北山等三家超市。

  宏源水果合作社桃除了本地销售,还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和派销售服务队到来峰、湖南湘西、重庆市等地营销,吸引了外地客商来架锅山进货。6月15日,宏源水果合作社第一批8500公斤桃子就是通过网络联系的郑老板以2.2元/公斤价格销往武汉;先后有外地15批次20多人来架锅山考察并最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当年仅重庆市就成功销售11万公斤;通过农超洽谈,在中百仓储、宜昌雅斯、北山等大型超市销售25万公斤。桃的价格比周边桃产区的产品价格高出0.5元/公斤,合作社社员户平增收2903元。

  现在,曾勇创办的红源水果合作社入社社员已有成立时20户增为128户,辐射周边桃农380户种桃面积由500亩发展到3000亩,年产桃50万斤以上,实现桃直接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全村年水果收入已达到300多万元,人平2000多元。水果收入过万元的户有100多个, 98%的农户都有小水果收入。 红源合作社已成为架锅山村桃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桃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组织载体。

  如今,架锅山的水果产业已是“春意盎然”, 刚刚收获了桃的喜悦,望着漫山遍野的柑桔,曾勇信心百倍:“要让架锅山成为春夏桃李满园,秋季金桔飘香的旅游胜地。”守候着美丽的桃李园,架锅山------好一幅“美丽乡村”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