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12.08.2015  12:52

  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宜都工业企业在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逆势进位、涅槃重生的发展之路。

  8月初,记者走进宜化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栋栋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高塔林立、管道纵横、设备陈旧的老厂区。2013年,宜化楚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拆除硫酸、磷酸、粉肥等落后生产线,改造升级建设全新的磷复肥生产线。

  推掉旧厂,建设新厂,企业牺牲了12亿元产值,报废了价值5亿元的固定资产,同时新增了10亿元投资。然而,从宜都市级领导到公司决策高层,都义无反顾,全力支持。

  宜化楚星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全洲说,新项目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泽,也是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新要求。项目采用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出全球质量最好的磷酸二铵产品,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全部达标排放,提前达到国家和行业最新的环保要求,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宜化楚星公司的转型再造,是宜都传统工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宜都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新建了科技孵化中心,组织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每年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创新技术发展的财政性扶持资金达到5亿元,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成为该市工业企业的自觉行动。

  宜都运机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装备制造企业,面对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的行业难题,他们对原有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引进焊接机器人,建成了首条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实现了企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今年,他们又成为宜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2011年落户宜都的华尚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容触摸屏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他们并没有故步自封,今年又引进了全国首条指纹识别模组生产线,为抢占国际高端手机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宜都兴发工业园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循环,使40种副产品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吃干榨尽”。如今,宜都兴发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精细硅化工、磷化工、盐化工大型循环经济产业园。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宜都工业经济转型提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截至6月底,宜都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43家,其中7家跻身全省民企百强,实现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15.4%。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