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今冬水利建设主打生态牌

28.01.2015  11:16

  小河流治理不再只是简单的混凝土浇注、堰塘整治当“湖心花园”来建设……宜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生态水利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气象。

  1月18日,高坝洲镇宋山冲河道整治现场,项目负责人罗玉勇说:现在实施的是生态连锁式护坡治理,纵横双向精确挂线施工,保证垫层厚度10米范围内正负控制一公分内,坡面平整度两米范围正负控制5毫米内。

  生态连锁式护坡只是该市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技术方式之一。宋山冲河道整治长度6.67公里,整治后不仅要保证防洪安全和周边农田灌溉用水,还突出生态自然、美观实用,满足群众用水方便,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码砌两栖块体护岸,用卵石护岸堤脚,这种护岸方式适合鱼类和蛙类生存。

  虽然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但是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对河流造成的影响与日俱增,致使河流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和丧失,部分河流不仅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削弱,而且水质污染,居民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去年以来,宜都市根据“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思路,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围绕“防洪、生态、社会、效益、景观”主题,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基础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3亿元,以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水电改造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及堰塘、水毁工程整治为重点,计划开工886处,投工191万个,其中24条中小河流被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整治范围。

  整治突出“生态法则”,除对直接威胁公路和居民安全的堤段实施必要的混凝土护坡,岸坡尽量保存原生植被或补种植物,不搞裁弯取直,尊重河流自然走向和天然习性,努力构造相对自然的水环境,保护河流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确保河道系统内的生物链不断,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水中有鱼虾、河底有水草,石缝有螃蟹,岸边有水鸟。同时,在人口聚集地方就势修建亲水平台、人行廊道、休闲广场等小型公益设施。

  正在治理的申家溪、洋溪、杨家湾等河道项目严格按照图纸和监理要求,采取生态措施新工艺施工。红花套镇周家河村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5万元将昔日杂草丛生的“老王公堰”整治一新,依水建起2000平方米的小广场,附近400多村民健身跳舞,享受生态水利带来的好处。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