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重大项目支撑发展大底盘

07.05.2015  12:53

  今年一季度,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9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8.8%,居全省第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477.8亿元,居全省第2位……一项又一项的“全省领先”,无不彰显出磅礴的宜昌力量!“建设大强优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依靠大项目引领,必须依靠大产业支撑。”既有繁星满天,又有皓月当空。从新区到高新区,再到各县市区,全市上下深入开展“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宜昌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气定神闲抓项目,大笔如椽书传奇。一批批大项目和新产业,如引擎、似磁场、寓机遇,为宜昌发展输入强劲动力,凝聚创新追求,垒起跨越高地。

  大项目铸就新引擎

  如果将宜昌视为一艘逆势前行的航母,那么重大项目就是助推其乘风破浪的引擎。

  在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项目热潮和建设大军。采访过程中,给人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此。

  3月18日,中央商务区奠基暨宜昌新区第七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伍家岗区举行,这是继前六批项目集中开工后又一次大型活动。提起这个活动,周边不少居民至今历历在目。他们说:“只要看到新项目开工,我们就能感受到大城建设的前景。

  总投资377亿元的西陵二路快速路、市一中新校区、夷陵中学新校区、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等29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如今,宜昌新区已开工重点项目增加到173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

  宜昌新区,是全市“四大平台”中最重要的平台。3月26日,新区推进办专门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协调会,为85个建设重点项目逐一量身敲定责任人,组建服务专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目标、一个工作计划”的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据了解,新区一季度在建项目153个,总投资129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2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06个,年度计划投资186亿元;社会投资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239亿元。在建项目中,当年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93个,占在建项目总数的60%。

  3月30日,夷陵区109家重点企业和95家小微企业分别被118名区级及部门干部“认领”,正式启动以“专人联系、跟踪服务、重点扶持、破解难题”为内容的该区服务企业“双百工程”。

  大项目,铸就发展新引擎,支撑发展大底盘。由此掀起的大热潮,正在宜昌上下涌动。

  记者从市发改委重点办了解到:全市累计备案项目255个,增长58.4%,总投资295亿元,增长41.8%。全市第三产业投资268.9亿元,增长41.5%。民营投资353.1亿元,增长19.4%。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80个,完成投资8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0.9%。其中,惠科显示器、兰台科技园、民航飞机维修基地等23个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0%以上。

   大产业汇聚新磁场

  进入2015年,宜昌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六大千亿产业”发展新业态,着力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北斗导航、磁电子等新兴产业。

  如今,宜昌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招商引资你追我赶,顶级企业可圈可点,一大批重点企业在全国行业内居于重要地位:

  新成石墨公司研发的核能级石墨填补国内空白;东方微磁建立国内首家磁电子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戈碧迦光电研发的高清成像H-LaK类光学玻璃新工艺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中船重工710所研发的深水下潜、远程图像扫描跟踪等技术领先亚洲;长机科技成为全国唯一全系列和最大的数控插齿机生产企业;南玻光电超薄玻璃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宜昌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区域创新体系,已有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2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6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均居于首位。

  新业态,孕育出新的增长点。宜昌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抓手,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全市已开展“企业云”、“商业云”平台建设,以服务2.8万家“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的“云制造”平台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在化工流程型企业、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全面启动。

  在江南点军桥边镇,今年将有惠科电子、东土科技、广电集团、百联慧谷等14个工业项目将扎堆落户,协议总投资达5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宜昌新兴产业的“明日之星”。

   大对接契合新机遇

  一季度,是宜昌大城建设的“特别季”。而2015年,注定将是不凡之年。鲜为人知的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大合作、大对接已经在峡江深处悄然展开。

  新常态,呼唤大担当。结合自身独特区位,宜昌提出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随着国家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发展规划,三峡城市群上升为省级战略,宜昌视“长江经济带”战略为继葛洲坝、三峡工程后的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在发展思路、重大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接国务院《指导意见》,努力为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开辟新空间。

  新机遇,期待大作为。

  宜昌围绕缓解三峡船闸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积极谋划并加快推进“长江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部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

  为密切与长江沿线各地的联系,积极推进宜常、郑万、三峡翻坝“三条铁路”和三峡坝区至葛洲坝、宜昌东站至小溪塔“两条轻轨”项目建设。目前,铁路项目正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轻轨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

  此外,还积极推进香溪、白洋、伍家岗、红花套、枝江百里洲等五座长江大桥和宜昌轨道三号线过江隧道“五桥一隧道”过江通道项目建设,力促城市江南江北协调发展。

  紧盯央企,是宜昌推进项目建设的另一重点。前不久,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今年将全面加强与三峡集团、武钢集团、中建三局、葛洲坝集团、广汽集团、中船重工、中国联通、中国通号集团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并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合作共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新机遇与新环境下,一个新高地将会在此呈现。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