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用档案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14.10.2015  11:27

  10月12日,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爱平告诉记者,他们从市档案馆全套复制的“宜昌BRT专题全平面媒体报道”剪贴本已送到国家财政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极有利于宜昌后续项目的政策争取。

  将“档案强市”建设纳入市级战略目标,利用档案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宜昌创造性地进行了探索。

  宜昌档案部门从围绕市委、市政府最核心的工作入手,结合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实际,回溯宜昌作为中国沿江最早开放口岸之一的历史,与媒体合设专栏,在全国寻访1000多人,陆续推出“大城,宜昌的百年梦想”和“百年前的宜昌海关”、“川汉铁路在宜昌”等20多篇系列报道,运用新闻视角,引用历史史料,激活历史文化,提振了全市人民建大城的信心和决心。自2013年以来,在全省率先与地方媒体合作开办专栏,推出“触摸史迹”和“宜昌抗战珍档”专栏64期近30万字;编研出版《张自忠将军与宜昌》、《宜昌抗战口述史》和《侵华日军在宜罪行档案》等三本60余万字的宜昌抗战文集。其中宜昌档案馆挖掘的关于宜昌慰安所、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日军在宜毒气战、日本侵略者集体毒杀中国四大古寺之一的当阳玉泉寺和尚等铁证史料,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重要频道数次播出,影响巨大。

  “档案强市”战略是推动档案工作发挥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为此,宜昌将全市不达标老旧档案馆全部纳入新建计划并立项;将档案达标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统一考核奖励范围;在切实保障档案事业所需经费的基础上,保持每年适度增长;加强档案工作人才保障。

  宜昌档案部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活动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被省档案局宣传推广,引起了国家档案部门重视,并将在宜召开全国“档案编研与历史文化宣传座谈会”。档案工作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特殊作用正在宜昌显现:宜昌成功创建了国家一级档案馆;成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并全面辐射推广,成为全国“三农”档案工作典型;成功完成了三峡移民档案创建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