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猇亭拆迁人性化执法赢赞誉

17.06.2015  17:34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7日电 (唐水唐 谭雪姣 李晓芳)“下面的伙计接好砖头,小心点不要碰坏了!”“门窗、房梁都还能用,不能毁坏屋主的财产!”6月11日,宜昌猇亭区云池街办黄龙寺居委会董昌祯老人的偏屋因为违建必须拆除。在拆除现场,拆违工人小心翼翼地从屋顶取下瓦片一片片传递下来,方方正正码好,门窗房梁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屋前。

  “头一次见到这种拆违场面,被拆的屋主心平气和,拆违的工人小心谨慎。”“没看到铲车‘横冲直撞’,相反拆违过程中悉心对待一砖一瓦一钉一铆,少见”……附近的村民纷纷议论。

  董昌祯老人今年84岁,要说在拆违过程中能做到心平气和,猇亭区城管局、云池街办、黄龙寺居委会可都下了一番功夫。

  6月6日,猇亭区城管局在巡查中发现,董昌祯老人在建的偏房没有取得合法手续,当即下达了《责令停工通知书》,要求其自行拆除。董昌祯老人不肯自拆,暂停了两天工后,拿了一堆材料来到区城管局办公室哭诉自己的困难。

  原来,董昌祯一家本是三峡机场的拆迁户,1993年搬迁至目前居住的黄龙寺长寿路,当时因为家庭困难,只建了两间小平房,一住就是20多年。如今家里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两位老人仍然独立生活,今年因为房屋老化重新整修,想建偏房用来做厨房。房管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诉他建房必须要取得合法手续,向区房管局申请批准后才能建,否则属于违法建设。

  董昌祯回到家,云池街办和黄龙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上门做工作。但几天过去了,董昌祯老人依然没有自拆。

  通过巡查,除了董昌祯家外,区内一共有4处要拆违,6月9日,区城管局局长马思永将公安、交警、街办、居村等部门请来开了一次拆违案件分析会。会上,马思永说:“拆违过程是‘情’与‘法’不断融合的过程,我们应人性化执法,这样不仅拆掉了违章乱建,更拆掉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心墙’。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从拆违成本上来说,雇人工比推土机成本高出几倍,但是当事人的财产得到了保护,我们将心比心,当事人对抗和对立情绪自然就少了。”猇亭区城管局副局长陈天松说。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