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区:生态彩笔绘新图

08.01.2015  11:42

  新年的朝阳,照进宜昌新区220平方公里的土地:

  往来交织的片区路网,日趋完善的公建设施,楼群林立的安置小区,净水蓝天的环保项目,添景复绿的生态工程,改旧换新的综合整治……一座城市“大强优美”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正式启动500余天,累计完成投资513.4亿元,宜昌新区以每天1亿元的速度,加速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绿色引领:慎砍树、少挖山、不填湖

  宜昌新区横跨长江,城市发展将呈现从江北老城“单一中心”到“江南中心、江北东站中心、江北老城中心”三大中心新格局。

  地形独特,丘陵居多,如何将建设与特色完美融合,突出绿色、生态、后现代?

  2013年4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听取宜昌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汇报时指出:宜昌新区要敢于瞄准当代城市建设概念、理念的最高标准,突出科学发展、绿色生态,以高度的创新精神,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新策略,开拓发展空间,凝聚发展资源,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力争把宜昌新区这个大作打造成杰作。

  实现从大作到杰作的历史一跃,要紧扣后现代,将生态理念根植于建设之中。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强调,要坚持路网先行、公建先行、安置先行、生态先行“四个先行”,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大宜昌。

  慎砍树、少挖山、不填湖。新区建设者们努力践行“三维纲要”,并将其付诸大城规划建设全过程。在建设中,注意适度控制土方填挖,全力做好城市管理,治理渣土车沿路抛撒等问题,并按照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总要求,保护好宜昌的山山水水,整理好宜昌的生态环境,打造好宜昌的生态项目。

  生态先行:山复绿,岭如画,一路景

  去年12月31日,我市第31届元旦长跑活动再次让数万市民的目光汇聚宜昌新区,5.6公里建成的点军大道,成为点军生态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宜昌新区范围内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项目97个,道路73条,已建和在建道路全长约177公里。按照旧有思路,将城市路网修得笔直、平坦,势必要大填大挖。宜昌新区推进办对方案进行优化,让主干道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富有宜昌特色。

  在设计点军区江城大道时,建设者们遇到了难题。这条长8公里的道路沿线布设有大小150余座高压电塔,大幅迁移线塔会抬高资金投入,大举挖山开路势必违背生态理念。市住建委副主任杨涛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生态之道”:让道路绕线穿杆,使地面生态道路与空中高压走廊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高压线路迁改成本也从7000万元降至960万元。

  在伍家岗区同强路,绿化带不再延续单调的“绿树成行”、“场面平整”,而是结合宜昌的特色,制作出“微丘陵”、“微山头”,奇石镶嵌其里,丹桂点缀其中,一路风景一路赏。

  市城投公司技术主管李江涛说,这样的生态例子比比皆是,奥体中心、规划展览馆等公建无不绿而优,好而美。

  两轮驱动:景观多,园优美,幸福地

  新城茁壮成长,老城区怎么办?

  宜昌新区的办法是把老城区的改旧换新作为大城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旧联动、两轮驱动”。运河整治就是其中之一。

  自去年开始,宜昌市对运河实施全面整治,将运河打造成城市河流生态廊道、城市景观休闲廊道和城市文化展示廊道。

  运河佳苑小区林鸿雁等居民每天在运河边散步,“以前臭,我不爱到河边。现在,水清了,景色也美了,每天走一趟,感觉蛮舒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宜昌新区累计完成生态建设投资15.05亿元,城市绿道已开工建设50公里,东站片区水景观项目建设启动。“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新区城市景观初现。

  绿色,成为新区底色,发展主色,一个“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现代复合城市展示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正在跃江崛起。(本报记者 金贵满 雷鹏程)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