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开展长江干线及支流岸线生态治理观察
上游清,下游才能不浊!
随着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正式启动,上游宜昌,三峡工程所在地,深入推进生态整治,共护一库绿水,实现绿色发展,不仅事关宜昌自身发展,也事关下游万千百姓“生命之源”。
作为三大任务之一,生态守护工程是推进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把这项工程化作长江岸线生态治理的“东风”,还一片美岸长堤,育一方清水碧江?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治码头:克难攻坚打硬仗
取缔非法码头100家!
2014年11月,我市出台《宜昌市长江干线及支流岸线整治方案》,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按照“规范一批”、“取缔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利用三年时间,在2017年前全面完成市域范围内长江干线及支流岸线整治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场关于保护长江生态的行动迅速在全市展开。据统计,全市纳入本次长江干线及支流治理范围的非法码头共有346家,其中,“取缔一批”176家,“规范一批”121家,“提升一批”49家。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整治工作进行了延伸。”三峡枢纽港管委会工程部副部长舒华荣介绍,为全力抓好长江大保护,我市将治理范围由长江干线延伸到清江、香溪河、黄柏河等支流;将治理重点由砂石码头延伸到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溜槽码头,将治理的范畴由非法码头延伸至影响经济发展、纳入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范围的合法码头。
但长江蜿蜒流经多个县市,支流遍布多个地区,各自为政难成声势,市、县合力,才能打好岸线整治这场硬仗。
据了解,为全力抓好整治工作,市、县两级共开展禁采执法巡查186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次,查处非法采(运)砂船只25艘次,从源头上堵住了非法采砂的渠道,斩断了非法采运的利益链。
截至目前,全市共取缔长江干线及支流非法码头100家,规范码头2家,提升码头4家。6月底,长江干线及支流非法码头将全部取缔完成。
治岸线:东风再绿长江岸
“江北亮丽一片,江南砂堆一线。”
这是曾经流传在点军区沿江居民心中的一句老话。
长久以来,长江江南沿线,因管理混乱,绿岸之上,砂场、码头林立,既影响长江生态,也影响行洪、通航安全。
为下决心拔掉那些码头、砂场留下的“疮疤”,还绿于民,还岸于民,2014年,点军区启动岸线综合整治行动,打击各类违法利用岸线行为,保护和恢复优良岸线资源环境,全力推进江南岸线生态建设。
6个月,34公里的长江岸线,11个码头完成整治10个,曾经“砂堆一线”的江南岸,已随春转夏,复得自然。
然而,整治还不够,修复才能待来年“春风再绿江南岸”。
站在曾经的十里红砂场,黄土漫天的码头乱象已被修复的长江绿岸所替代,伴随着和煦的江风,依依起舞,引得不少喜山乐水的城市游客在此驻足。
这不是偶然,位于至喜长江大桥附近的李家河村江岸,也已在“治岸”东风的持续吹拂下,“绽放”出一片绿意。
“我们把宜昌新区土地0.5级开发模式运用到了长江岸线修复上,让江岸由‘灰’转绿。”宜昌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俊说。
据了解,我市将对整治拆除的10个砂场及其30余栋房屋、总规模达8万平方米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努力把点军辖区内34.4公里长江岸线打造成一道亮丽的沿江风景线。
治污水:一城绿水添新颜
岸渐绿,水怎么办?
习总书记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位居全省上游的宜昌,不仅有条件,而且有责任确保一库清水向东流。
大城绿色崛起,夷陵长江桥头不远处,一座污水处理厂静悄悄藏身山地之中。
未进厂区,潺潺流水之声入耳渐深,这个日均处理能力达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就是点军污水处理厂,将点军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使长江水体得到更好保护。
不止于此,位于卷桥河畔的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中,据宜昌城投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尉文介绍:“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总占地面积199.54亩,污水收集范围主要针对点军桥边片区和南站片区,污水收集面积24.68平方公里。项目建成后,可达到污水处理规模1.2—1.5万吨/日。”
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换得一城绿水汇入长江。但支流恒净,才得长江恒清。
破“九龙治水”乱象,去年7月,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正式成立,成为全省第一个流域性水利综合执法部门,综合执法换得清清河水悠悠淌入长江;运河整治,清淤除泥,曾经泛着恶臭的河流如今已水清岸绿景美;柏临河,伴随大城东进的步伐,焕发湿地公园独特魅力……
绿色的岸,伴着绿色的水,滋润着这座绿色的城,宜昌,这座后现代未来之城,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浪潮下,早已在生态治理之路上,领“上游”之责,共护一库清水向东流,同借东风拂绿岸。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