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建设质量财政稳增长纪实

17.10.2014  20:09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7日电 (林毓卿 章仕龙)【编者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面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国防的繁重任务,如何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如何培育挖掘新的增长点?如何引导财税结构优化合理?如何保障支出优质高效?如何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如何把经济增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政增收?宜昌市财政局率先提出财政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质量财政”,以“质量财政”倒逼“质量经济”,主动适应打造经济升级版及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三峡城市群的战略需要,策应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现实需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以“三服务”精神和“五办”作风,在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环节做出了有益探索,对促进经济发展、支持城市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率先提出财政核心价值观

  财政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转型、升级中把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财政部门在稳增长中的作为应如何施展?如何打造高质量的地方财政?记者带着思考,来到灵秀湖北---全国文明城市宜昌市,采访该市财政局局长徐炜。他快人快语,直奔主题:“质量财政”是财政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不建设“质量财政”,地方发展就如无源之水。徐炜认为,打造“质量财政”,就是要为全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可花钱”的条件,改善“能花钱”的环境,做实“敢花钱“的保障,提高”会花钱“的能力,充分发挥好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推手作用。

  一是要提高“收入质量“。既要做大做强财政”蛋糕“,又要优化收入结构和质量,主要看收入规模和税收占比。既要确保平稳快速增长,不大起大落,又要未雨绸缪,广辟蹊径,充分发挥好财政的”四两拔千斤“作用,用“小钱”引“大钱”,不断培育挖掘新的增长点,做到不失位,不越位,站对位。

  宜昌的财政收入近年一直保持30%左右的增幅,税收占比接近80%,运行在比较合理的区间。

  二是”支出质量“。财政姓公,天职为民。财政拨出去的钱,不是“泼出去的水”。建设“质量财政”,就是要让财政资金用得其所、用得其时、用得有效。

  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再高,如果不能将资金科学合理分配好、使用好,没有“支出质量”,也是徒劳的。这就涉及到支出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管理、绩效和支出结构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建立起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四位一体”的科学理财模式,即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以预算绩效评价为龙头的管理监督体系。

  宜昌市财政局提出“没有预算绩效评价,就没有质量财政”,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又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完善支出标准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三是“管理质量“。一方面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运用好财政管理手段,把政策工具用好用活,提高理财水平,这也是质量财政的活力所在。另一方面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规范的收入、支出管理体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宏观把控,统筹合理划分市区县乡的权责利。按照“收入下划、核定基数、同增同减、激励发展”的要求,建立“重心下移、权责利一致”的分级财政,激活各级财政各级财源及市场主体的自主积极性,让管理质量的“涌泉”在夷陵大地四处迸发。

  四是“监督质量、绩效质量“。这涉及到财政管理链条的各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财政改革所要克服的重要课题。至少要解决好监督理念、监督手段、监督范围、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标准问题,着力建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评价机制。强化财政经常性执法监督,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财政法制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设阳光财政、惠民财政。

   新思想助推稳增长新发展

  谈到稳增长,徐炜局长直抒其言:稳增长就是要科学瞄准新的增长极,精确把握新的增长支撑点,助推新的增长动力源,服务好宜昌跨越发展的整体战略。宜昌财政在力助科技创新产业助推稳增长的有效发展中品到了甜头。

  据介绍,该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3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同比增长35%。靠科技创新引领该市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千亿产业齐头并进。1—6月,该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4亿元,增长22.8%。收入增长稳中有升,支出进度好中加快,为稳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在平稳合理区间前行。

  宜昌财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杠杆作用,努力优化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最大程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力助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设立相关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项目;设立专项引导基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及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完善科技创新的产权保护。2014年财政安排工业生产调度资金2亿元,力助千亿产业企业发展。三大产业基金向稳增长频频发力。通过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8亿元市重点创新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生物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规模已达12.8亿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采取短期调度、阶段参股、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人福药业、安琪、一致魔芋等3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宜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2亿元试点专项资金带动项目投资16.9亿元。

  宜昌科技创新产业由点到面,千帆竞发,展现出勃勃生机,构建宜昌产业崛起的重要“底盘”和支撑。

   聚力科技人才创新产业树标杆

  力助自主研发。当你端起一碗方便面时,可能未曾想过,你无论是天南海北哪里的人,都与宜昌的安琪集团发生了关系。“每一袋方便面中,那个小调味包里最爽口、最有营养的酵母抽提物,就是我们的产品。”安琪集团YE食品调味事业部总经理朱建忠很自豪。比火柴盒略小的调味包,里面的食品少得可怜,但其中的技术含量却高得出奇,作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安琪集团花巨资历时5年攻关,才得以从酵母细胞中,提取了这种难得的鲜味和营养物质。1986年,安琪生物公司成立之初,只有酵母一个产品,安琪人走南闯北,获得巨大的市场认同。7年之后,他们发现,虽然市场很好,但产品单一。

  从1993年开始,公司进行酵母抽提物研究,科技人员以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酵母细胞破壁后,提取细胞内的蛋白质、多肽、呈味核苷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再通过生物降解技术,形成营养型调味料。1998年,首批酵母抽提物问世,成为国内最早面市的酵母新产品。如今,公司年产4.6万吨抽提物,成为世界酵母抽提物产能最大的企业。

  安琪集团董事长俞学锋说,集团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年销售收入的3%;酵母抽提物已广泛用于方便面、肉制品、酱油、醋、餐饮、饼干、速冻食品等领域;安琪的产品,已进入欧、美、亚、非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安琪为代表,该市的高新企业已达到177家,其产品产量,有5个全球第一、3个亚洲第一、6个全国第一。

  宜昌正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集约、集群、集中”原则,以“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快速、跨越发展。

  力推孵化服务。每秒钟成交5单生意,一个很神奇的买卖,正在淘宝网聚划算上演。正是这样的神奇,让宜昌的农副特产品,长在深山不愁嫁,翻着筋斗涨身价。正在运作这种生意的,是大学毕业不久的李春蛾。她只有25岁,没钱没房,但她有技术、有思想,精通互联网。湖北省级孵化器宜昌清华科技园看到了她的潜力,把她吸引进了园区,并为她免费安排办公场地、免费配备工作电脑、免费提供仓库,她的爵妙电子商务公司很快成立了。公司成立后,清华科技园又帮她招聘电商、营销、美术、中文、食品等专业的专门人才,就这样,她20人的公司,很快开张营业。营业当天,准备了2000份柑橘、天麻,1000份脐橙,上线不到5分钟,被抢购一空。

  网上运营半年来,已将宜昌的农副特产品推上了一个新高地。秭归过去年年滞销的脐橙,今年已供不应求,由曾经的买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卖方市场。如今,脐橙批发价已从去年的3元每斤卖到了5元、夏橙从去年的2.5元每斤卖到了3.5元。

  宜昌清华科技园总经理虢富贵说,像爵妙这样的创业型企业,已进场85家,孵化器为他们找人找钱找市场,正在创造可观的效益。

  据介绍,去年宜昌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43家,领先长江沿线同类城市。一大批科技型小企业、微企业以核裂变的方式正快速成长,成为宜昌跨越发展的重要根基和动力源。

  5月15日,宜昌长机科技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中科院院士温诗铸及院士团队出席了仪式。

  长机科技,曾濒临倒闭,转型升级中,以研发创新为支撑,500多人的企业,200多人搞研发,获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该公司总经理唐兆庆说,自主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出路。现在,该公司已成为我国唯一的全系列插齿机制造基地,产品批量出口德国、捷克、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又推出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7款插齿机、复合机床。

  目前,宜昌已有3家省级产业研究院,10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重点实验室,59家企业技术中心。孵化服务,成为该市科技创新的大后方和根据地。

  力聚高端人才。长约1米,宽约半米,高1米多的铁疙瘩,乍一看,看不出道道,这可是一款高科技产品——液态冰生产设备。这样的家伙一天一夜能生产3吨流化冰。

  按物理常识,冰是固体的,水是液态的,可用这样的设备生产的冰却是液态状流动的。这种设备的发明人王飞波博士,曾参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氢能输送、利用等项目研究,回国后主持研发的流化冰系列产品,获得两项专利。

  流化冰技术只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我国将其列入“863计划”。这种技术设备,能直接用海水或淡水加少许盐生产流化冰,流化冰广泛应用于食品冷冻保鲜、井下降温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为支持王飞波创业,宜昌高新区在国家级创业中心为他免费提供了2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无偿提供5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该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年创税收两亿元。

  引进一个王飞波并非人才终点,宜昌正在实施“三峡英才工程”,对第一层次高端创新人才给予300万至5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对高端创业人才给予30万至30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同时,在税收、风险补偿、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目前,宜昌已引进钱正洪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人、雷帮军等省“百人计划”人才8人。该市计划用5到10年,引进和培养2000名创业高层次人才,100名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记者手记】 在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强烈感受到一种氛围和势能:一种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一种创优争先、精益求精的职业荣誉;一种求真务实、鞠躬尽瘁的使命情怀,一种舍我其谁、勤政奋发的冲天豪气。用宜昌市财政局局长徐炜的话说,这是宜昌市财政局渊源传承的“财政文化”,在历届宜昌财政人的接力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滋养成为一种强大的改革创新动力和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记者认为,正是宜昌市财政局这种独特的“财政文化”,自然催生出了“质量财政”、“质量经济”这些在中国堪称弥足珍贵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成果。这与当下中国财政、中国经济孜孜以求的方向不谋而合。记者有理由相信,这些蕴含着全体财政人的先进思想和智慧成果,必将在未来中国遍地开花结果。而在“质量财政”的助力下,记者相信,宜昌的大城梦强盛梦不久将扑面而来!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