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进度和结果公示

08.12.2014  13:24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宜昌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今年1月28日正式启动,到10月15日召开总结大会基本结束,目前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整改落实工作。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实践办和第四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市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坚持真刀真枪改作风、真抓实干谋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下大气力刹歪风、转作风、树新风。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并在媒体上全文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向全市人民交上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

  围绕整改落实《市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群众满意,市委常委会坚持知行合一、以上率下、敬终如始、善作善成,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整改方案为纲要,确立整改落实“十大专项行动”和从严治党“十项具体措施”,并以此为突破口,示范推动整改方案中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让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提振信心。目前,市委常委会整改方案中确定的143项整改项目,已整改完成103项,占比72%,其他40项整改项目正在扎实整改之中。我市整改落实工作先后受到李鸿忠、王国生、贺家铁等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现将整改落实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反对“四风”的思想自觉进一步增强

  1.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市委常委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必修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政治立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成功举办“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宜昌报告会,“英子姐姐”刘发英、“情义孝子”李元成、“最美计生专干”周丽蓉3人成功入选全省“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百姓宣讲团,成为入选全省百姓宣讲团成员最多的市(州)。其中,“情义孝子”李元成的感人事迹被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国魂》播出。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百姓故事征集活动,编辑出版《“中国梦·我的梦”百姓故事集》,用120余个普通百姓寻梦、追梦、圆梦的生动故事阐释宣传中国梦,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全面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市委常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坚持集中辅导、交流研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完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2014年集中学习9次,其中邀请李君如、曲青山等知名专家领导,开展专题辅导7次,研讨交流2次。指导各级党组织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各类知识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创建“宜昌市理论学习在线”网站,刊登学习资料200余万字,刊发全市各地各单位理论信息、文章300余条,组织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参加在线学习和考试。成立“宜昌市理论教育讲师团”和“群众大课堂理论宣讲队”、“宜昌市农民宣讲员队伍”,形成市、县、乡村2000余人的三级宣讲网络,组织开展“千名宣讲员进万家”、“群众大课堂”等活动,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开展各类宣讲4000余场。

  3.进一步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定期开展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开展遵守执行政治纪律情况自查整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教育,开展对照检查和问题整改,教育和督促各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四个服从”、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请示报告等组织制度,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二是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将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作为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两轮落实主体责任专项督导检查。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纪委组织4个专班,对全市96个市直单位、13个县市区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形成了震慑作用,保持了高压态势。

  4.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把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把相关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今年,市委党校7个主体班次和3个专题培训班均科学设置了理论武装、党性锻炼、现场体验等教学模块,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与提高履职能力有机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抓住县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着重进行“察担当促有为”专项考察,突出“”、“”,突出“两为”(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整治“四官”(混官、庸官、懒官、太平官),教育和引导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勤于担责、乐于担难、敢于担险,自觉整治“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了党性。

  5.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市委常委会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完善目标思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坚持每月召开至少2次常委会议,每季度研究一次全市经济形势和信访维稳工作,会前均广泛收集征求人大、政协及常委所在部门意见。截至11月,市委共召开27次常委会议,其中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议题62个,占总议题数122个的50.8%。今年国庆黄金周之前,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三峡大坝景点免费开放应对工作,实现了景区接待规模、动员力量、社会效益“三个超历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营造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深入基层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市委常委全体班子成员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主线,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1.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全面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年规划,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制定下发《宜昌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年规划(2013——2017年)》和《“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方案》,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分类细化措施,落实创建目标,全面推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适应现代治理要求,健全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党员中心户五级公共服务网络。适应城乡社会发展变化,在城市社区巩固深化“一本三化”,在农村全面创新推行“三化四务”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围绕推进“四化同步”,培育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建强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巩固了农村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辖区单位共驻共建,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一体化新格局活力凸显。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单位党员为骨干,以工青妇等社会组织为纽带,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不同类型服务需求。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实现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园区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二是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人、财、物资源整合机制,下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全市1305个单位共结对帮扶1597个村(社区),物资支持折合资金10亿元以上。实施强村富民“双倍增计划”,98.82%的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35个村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新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以选准用好管住育强为目标,抓好了村“两委”换届后续工作。从机关事业单位和优秀党员企业家中选派“第一书记”1876人,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帮助工作。创新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方式,采取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55个。成立秭归县宜昌城区流动党员党委,网络流动党员200余名。四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2014年全市发展党员总数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内。继续深化宜都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宜都市五眼泉镇、夷陵区龙泉镇、伍家岗区伍家乡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试点工作经验。“宜都经验”在中组部组织召开的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成为中组部认可并推介的三种模式之一。

  2.深入调查研究。一是带头调研改民生。每位市委常委坚持每月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到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困难和矛盾多的地方调研。截至11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深入基层71次、75天,其中到贫困地区10次、11天;12名市委常委共计到基层实地调研789次、852天,人均到基层天数71天,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301个,得到群众好评。二是专题调研促发展。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开展“务实创新、担当作为,奋力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重大专题调研活动,常委各领衔一个调研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并于11月上旬形成了初步专题调研报告,其中6个专题将转化为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12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将以“坚持法治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为主题,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调研成果,谋划发展大局。三是实地调研解难题。每位市委常委定期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现场及宜昌新区、宜昌高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实地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3.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是建立与基层沟通的渠道和制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带头执行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今年来先后赴联系乡镇村9次、联系企业5次、联系社区4次,与基层干部、党外干部、困难群众等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1个。截至11月,12名市委常委共计到乡镇、企业、社区联系群众266次,开展群众谈心活动63次,帮助解决基层群众困难和问题182个,接待群众来访29天。二是健全矛盾纠纷协调会议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明确主办、协办单位,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今年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26596起,化解25559起,化解率达96.1%。三是建立农村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实行农村矛盾化解层级管理,村网格管理员录入分流。今年来,农村网格员共上报情报信息13756条,其中涉稳信息1825条,治安信息2433条,民生诉求信息7759条。四是建立市直单位与综治联系点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联系机制。加强了对100多个乡(村、社区)的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的重点指导督促。五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大力拓宽网络信访渠道,今年以来,全市受理网络信访量已占信访总量的35%以上。六是建立解决疑难突出信访问题机制,进一步推动一批特殊疑难信访案件实现案结事了,截至目前,市交办71件积案已化解和通过省评查认定62件,化解率87%。七是探索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县市区群众工作部建设,各县市区均成立群众工作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全面落实首访责任制,群众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达到95%以上。八是认真总结推广“我为群众办件事”等活动的经验作法。“我为群众办件事”活动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中宣部将“我为群众办件事”活动作为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典型向全国推介。

   三、加强勤政善政,切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1.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展思路。一是构建“1+10”改革布局。注重从全省、全国、全球的视角来审视和谋划宜昌发展,紧密结合建设“大强优美”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实际,形成了“1+10”的改革工作布局,明确了宜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基本路径。“1”就是《宜昌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意见》,“10”就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变政府职能等10大专项改革。二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后续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创新区域协调合作发展机制,对三峡城市群开展立项研究,找准载体和抓手,超前谋划明年工作,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积极对接重大发展思路、重大建设项目、周边区域发展,力争更多事项、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战略、纳入国家规划。郑万铁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事项均已被纳入国家规划。郑渝高铁、翻坝铁路、三峡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长江重要支流治理、新建中型水库水源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三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规划上,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域规划;在对上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上,坚持统筹兼顾、市县同步。前三季度,全市9个县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7个县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为14.56%、23.65%,高于全市平均1.26、1.05个百分点;宜都成功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成为宜昌首个、湖北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全民创业、社会管理创新、城市整理和绿化美化、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建“五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

  2.全面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市委常委会坚持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作为基本准则,推动建立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和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今年以来,我市开工建设城区东山大道改造暨BRT建设项目、市博物馆、市规划馆、求雨台公园等一批市政项目,在决策前,市有关部门均就项目进行了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听取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并在社会予以公示,宣传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传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赢得了市民对项目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系统梳理“一票否决”项目。今年以来,对“一票否决”项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由原来的9项精简调整为“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5项。

  3.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编制千亿产业发展规划,下发了《宜昌市“六大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倍增工程”,力争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今年以来,为每个千亿产业分别设立2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六大千亿产业总产值达到4145.15亿,其中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2个产业产值均已过千亿,先进装备制造业今年有望过千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以上。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6.82人次,旅游总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26.2%。宜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62家;完成总产值3551亿元、利税359.26亿元、利润242.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28.77%和26.62%。二是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在科技项目立项、金融扶持、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科技奖励等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试点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三是制定出台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支持政策和推进措施。制定出台《市政府关于促进城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统一部署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确定西陵区、伍家岗区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在西陵一路片区、梅子垭片区打造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区;在夷陵广场区域、五一广场区域(含江南艾家片)打造商贸办公楼宇聚集区;以平湖半岛为核心打造旅游服务业聚集区;在点军巴王店片区建设文化产业聚集区;在发展大道片区、伍家岗花艳片区建设企业总部聚集区。

  4.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一是深入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在“1+10”总体改革布局引领下,构建了“1+6+4+5”的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格局。“1”即一个实施意见,出台《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6”即六大制度创新,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等六大领域制定下发实施方案。“4”即四大对接合作,区域对接、通道对接、招商对接、服务对接。“5”即五个走在前列,在思想理念、标准方法、制度创新、能力素质、发展质效等方面的学习对接上走在全省前列。二是进一步厘清市区两级事权。实施市场准入以及七大投资便利化措施,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家企业享受到了该项便利,全市取消和调整了92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投资审批提速80%,宜昌已经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之一。出台了鼓励清单、项目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办法、信用体系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与中央、省委在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同步,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制定下发了《宜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并于5月份在夷陵区先行开展试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宜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试点单位。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牢固树立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理念,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推动产业富民和环境改善,将夷陵区、宜都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将宜都市红花套镇、远安县嫘祖镇等11个乡镇列为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乡镇,龙泉镇和安福寺镇被列为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宜昌经验全省推广。

  5.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起“政府+保险+银行”三方共同分担贷款风险的合作模式,融资成本仅7%左右,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完善政策扶持措施、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融资。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服务专项行动。30位市级领导担任81个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确定93个市直部门为对口服务责任单位,分别落实责任领导和服务专班。制定《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对市直部门每月服务项目建设效能情况进行考核通报。构建电子督查平台,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线管理。三是改进窗口单位服务态度。在与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的市环保局、安监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等9个部门及其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促进部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严肃纠正和查处对待群众态度不优、效率不高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

   四、坚持立行立改,着力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

  紧盯“四风”顽症,从活动一开始就改起来,重点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形式主义问题,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等官僚主义问题,解决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等享乐主义问题,解决挥霍浪费和骄奢淫逸等奢靡之风问题。

  1.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市委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等行为。全市严格“三公”经费支出月报制,严格实行公务卡结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反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刹住铺张浪费之风,切实遏制公务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从严从紧编制预算,深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把财政预算的“制度笼子”扎紧织密筑牢。制定完善并施行“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公务接待和财务等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全市市直80个部门统一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2014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接受公众监督。截至目前,市直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5566.51万元,同比减少3568.9万元,下降近40%。节约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五大民生工程”中,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廉政法规纳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反腐倡廉理论和党的纪律规定。今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先后2次邀请中央纪委领导作廉洁从政专题辅导讲座。市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公开作出“六不”廉政承诺,带头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并接受评议等制度,始终把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扎实开展全市第十五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将廉政法规纳入了公务员培训、党校主体班学习培训、领导干部任职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加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度。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先后组织160批次6628名党员干部到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洁从政教育。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反腐倡廉力度相统一,全面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探索实施“网格促廉”、“网格监察”工程,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格局基本形成。

  3.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在全市开展了“文山会海”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发文同比下降14.5%。市委、市政府“两办”加强统筹协调,严格审批把关,多会合一、多开视频会、控制会议规模及议程。截至目前,自行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仅43次,比去年74次下降40%。加强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大力推进内网接入,优化办公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全市范围内通过内网收发文件达31万余份,信息更新6100余条。严格执行市领导出席地方和部门会议活动审批制度,取消地方和部门拟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出席的活动20余次。统筹安排领导各类公务活动,举办了3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宜昌新区22个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整个活动3项议程,仅花了6分钟。严格执行全市节会庆典活动管理规定,未列入节庆活动计划的,原则上不得举办。带头执行中央关于出国(境)考察的有关规定,不参加没有实质内容的出国(境)考察。全市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4.63%和37.12%。市级领导因公出国(境)同比下降51%。

  4.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强化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四条意见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反“四风”的行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顶风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针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现象易发多发的问题,督促有关地方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同时对该地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实行了问责追究。畅通网络、电话、信访等群众举报投诉渠道,支持媒体完善群众诉求平台,发动群众监督。聘请20名特邀监察员,及时通报情况,开展民主监督。今年以来,集中开展4次明察暗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81个,处理48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2人,比去年全年增加912.5%;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1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人,问责9人。市县两级共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9个,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制发通报6期,公开曝光典型案例39个。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立足于培育优良创业就业环境、建设区域性创业就业高地,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努力打造创业型城市,就业创业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万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5.8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扶持创业5130人,带动就业2.38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继续保持全省较低水平。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力争让居民收入跑赢GDP。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增长28%,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增支总额的69%。

  2.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决定》和《实施方案》,按照“强基础、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长效化”的要求,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用信息、溯源监管、网格化管理“四大平台”和市场供应体系、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体系、保障体系、共同治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形成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和举报投诉中心,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办法、“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措施,形成了新的监管体制。紧盯热点难点,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形成了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组织开展以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的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乳制品、白酒、食品标签标识、儿童食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四非”等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活动;深入开展以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行为为重点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中药提取物生产、夏季冷藏冷冻药品经营等专项检查;精心开展“亮剑”行动和铲除黑窝点行动,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3.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超过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顺利实现转移接续,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全市医保“一卡通”基本实现,最低工资、社会待遇、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快完善社会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人生活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突破性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健全文艺创作扶持机制,建立每年不低500万的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优化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巩固卫生城市成果,省级卫生县市覆盖率达到88.89%。积极落实国家、省“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一本三化”模式加快向农村延伸,城乡统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4.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根据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划分为生态环境红线禁止区、黄线限制区、蓝线警戒区和绿线引导区四个级别,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开发管制界限,实施分级管控。目前,宜昌作为全国首批12个试点城市,正在抓紧编制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地耗下降8%以上。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宜昌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设6个新标准空气质量监测站,加快实施工业企业脱硫脱硝工作,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71个,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城区“公园绿地工程”、“老城区立体增绿工程”、“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7%。

   六、抓长抓常,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1.建立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制。紧扣“四个”回应,推动反“四风”、转作风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已有制度,建立新制度,拟制定出台15项制度,已出台10项制度,在建制度5项,其中反对形式主义方面已出台制度4项,在建制度1项;反对官僚主义方面已出台制度1项,在建制度3项;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已出台制度3项,在建制度1项;反对享乐主义方面已出台制度2项。

  2.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工作机制。专门成立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下发《关于实行“廉政清单”制度的通知》,抓好推进落实。加强宣传教育,播出“书记谈责任话廉政”电视系列访谈节目7期。严格责任追究,今年以来共有36名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市纪委率先在全省市州中进行机构改革,目前具有执纪问责职能的室占内设机构总数的73.3%;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业务人员占机关公务员编制总数的68.2%。

  3.建立完善作风建设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市委专门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坚持将落实主体责任和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内容。今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81个,处理48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2人,比去年全年增加912.5%;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1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人,问责9人。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廉政谈话,及时调整充实反映较差的班子,提拔重用了一批作风扎实、敢于担当、事业有为的好干部。

  4.建立完善严格控制和规范考核检查、评比表彰达标活动的机制。对全市评比、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对55项自行举办评比表彰活动予以撤销。新修订《宜昌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办法》,明确规定成立领导小组、印发红头文件等指标不得纳入考评内容。

  5.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修订完善《宜昌市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坚持用“五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分类开展综合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提升考核的针对性。完善考核机制,注重科学发展实绩和群众公认度,杜绝了“四唯”现象。在干部成长、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时探索了德的反向测评、实绩公示评估等方式,注重从一线群众、乡语口碑中甄别干部的作风表现。探索“举荐+比选”干部选任新模式,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干部选拔制度,努力形成重基层、重实绩、重作风的鲜明导向。

  6.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坚决纠正基层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狠刹基层干部“走读”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一般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全部推行“三在”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市3257名乡镇(街道)干部驻村(社区)工作全覆盖。

  7.建立健全从源头上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机制。全市13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159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60%以上审批项目可在窗口直接办理,环节审减率达51.7%。开展“十佳服务品牌”创建等活动,推进市直机关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涌现出市工商局“办照一点通”等一批优质服务品牌。

   七、落地落实,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市委紧紧扭住28项专项整治任务,进一步把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在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问题方面。共压缩会议、文件、评比表彰活动3607个,同比减少20.5%;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592个,同比活动前减少45.4%。

  2.在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方面。全市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77项,同比活动前减少35.8%;对原有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第8轮清理,保留38个部门的138项审批事项,取消和调整92项,我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城市之一;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193个、148人;加强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搞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问题3个、1人。

  3.在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方面。严格落实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和规范财务监管,查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5个,处理8人。

  4.在整治公务用车问题、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问题方面。清理清退超标配备公务用车20辆,100%清理整改到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车辆停放管理的通知》;停止新建、扩建楼堂馆所项目2个;共腾退办公用房29562平方米,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100%落实到位。

  5.在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问题方面。压缩“三公”经费14177.4万元,同比下降37.7%;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41批、110人。

  6.在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方面。不断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查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5个。

  7.在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问题方面。共查处征地拆迁问题22个,处分人数20人;查处涉农利益问题数量50个,处分人数32人;查处涉法涉诉问题8个,处分人数10人;查处安全生产问题8个,处分人数20人;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343个,处分人数158人;查处环境保护方面问题107个,处分人数221人;查处教育领域问题25个,处分人数9人;查处医疗卫生领域问题62个,处分人数48人。

  8.在整治群众“办事难”问题方面。全市13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159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709个单位公开和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

  9.在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方面。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60个、涉及407.8万元,处分32人;较活动开展前,减少收费项目215个。

  10.在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方面。纠正在城乡低保工作中错保漏保,搞人情保、关系保、重复保的问题853人;查处在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确定、城镇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把关不严、违规操作、谋取私利的问题27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问题10个、8人。

  11.在整治拖欠群众欠款、克扣群众财物问题方面。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以及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8个、9人、30.8万元;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耍赖账的问题476个、7251.1万,处分6人。

  12.在整治“会所中的歪风”问题方面。共摸底排查25个中心公园、7个烈士陵园、5个烈士纪念建筑物,27处县(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30家3A以上景区,并重点对城区9个公园、7个烈士陵园、5个烈士纪念建筑物、6个县(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4个5A景区进行了明察暗访,未发现存在实行会员制、只对少数人开放和违规出租经营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美容健身等场所。

  13.在整治培训中心的腐败问题方面。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自建培训中心10个,未出现在培训中心的腐败问题。

  14.在整治奢华浪费建设问题方面。制定方案,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清理检查,没有发现奢华浪费建设的情况。15.在整治干部“走读”问题方面。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和请销假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把领导干部“走读”问题纳入其中,与年终目标考核、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开展监督检查,查处干部“走读”8人。

  16.在整治“吃空饷”问题方面。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43人。

  17.在整治收“红包”及购物卡问题方面,全市主动上缴红包及购物卡人数115人,涉及金额214.2万元,查处3人,涉及金额5.4万元。

  18.在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问题方面,共发现问题37个,处理35人。

  19.在整治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问题方面。全市共清理或规范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293人,其中,已免去企业兼职的276人,按规定将工资、人事关系转入企业的15人,辞去公职的2人。

  20.在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基层信访突出问题方面。对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的231件信访件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立案查处5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人(次),移送司法机关10人,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3次,通报损害群众利益的基层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和36个典型案例。

  21.在整治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问题方面。严格贯彻执行省纪委《关于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监督检查办法》,规范事前事后报告制度,加大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共发现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89个,处理10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人。

  22.在整治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方面。全市共抽查单位435个,涉及违规金额2041万元,处理人员7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人,围绕建立严肃财经纪律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12项管理制度。

  23.在整治纠正涉农乱收费问题方面。加大对涉农收费以及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农民,发动农民监督,开展专项检查,纠正涉农乱收费问题9个、23.9万元,处理8人。

  24.在整治纠正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方面。督促涉企收费部门全面开展自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调查核实宜昌中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隆盛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有关收费问题,督促5家违规收费单位整改纠正,清退违规收费19.85万元。

  25.在整治纠正教育乱收费问题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查处问题18个,金额332.1万元,处理27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人。

  26.在整治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乱收费问题方面。全市144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自查,纠正违规收费195.84万元;对全市9家县市区人民医院违规收费问题进行了通报,涉及违规收费金额930余万元,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人,诫勉谈话28人,通报批评19人;在全市医疗系统推行第三方电话回访机制,建设防统方监督系统,从机制制度上改进医德医风,防范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27.在减轻基层负担专项整治方面。对全市1355个村,240个社区,进行了清理规范,撤销42个机构牌子、73个上墙制度、63个工作台账、16个检查考核事项。

  28.在“察担当促有为”干部专项考察方面。组织四个考察组,通过自查公示、述职测评、查阅查看、个别座谈、征求意见、关联调查、分析评估等方式对109个县级领导班子及723名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专项考察,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既做到廉政,又做到勤政、善政。对反响较差的5个县级班子进行了调整,30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县级领导干部被提醒约谈。

  整改方案中,还有一些内容正在整改之中,整改进度和结果,将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进行报告和公示。整改落实工作有期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永恒课题。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市委将牢固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切实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推进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形成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