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综述

16.06.2015  17:59

  随着今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圆满收官,留给农村百姓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三万”活动已成为一项支农惠农的“民心工程”,正焕发出强烈、持久的生命力。

  客运班车进村来

  “以前到镇上去一趟颠簸得浑身痛,现在舒舒服服,只要十几分钟。”近日,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三组的陈玉秀老人坐着乡村客车,去集镇上看望了孙儿。

  兴山县高桥乡至秭归县水田坝乡的公路是连接兴山和秭归的县际公路,也是沿线6个村近万农民的唯一出行公路,原来是砂石路面,坡陡弯急,遇雨雪便成了“断头路”。今年借“三万”活动“东风”,对7.5公里的道路进行了改造。“村村通客车”是“三万”活动的主要任务。村村通客车,道路是基础。我市抢抓二级公路改造机遇,提高了127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的建设标准。远安县筹资5000多万元,对全县农村客运道路凡临水临崖落差4米以上的路段,全部安装波形钢护栏。探索农村客运和物流“联动模式”,村民在村级服务站,就可以通过农村客车,把物品向外输送。

  目前,全市新增254个行政村开通客车,通村客运覆盖率由75%提升至99%,10个县市区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车,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大幅提升。“四务”网络真便捷“给村里打了一个电话,只5分钟,一张‘电子证明’就开好了。”在外地打工的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村二组村民刘勇,最近回到老家,准备开办一家粮食加工厂。村里快捷的办证服务,增添了他创业的信心。

  如今,在宜昌广大农村,农民要办事,再也不用到城里东奔西跑了。只要打开家里的互动电视,进入村级界面,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大情小事,而且还能查寻各种信息,提交办事申请,销售农副产品等。

  今年,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会同市电子政务办、公安局、民政局、农业局等12个市直部门,在全市农村广泛建立“四务通”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已有770个村建立了“四务通”平台,网上办理审批服务的行政村达到85%。电子证明、预约办事等创新服务正在普及推广。

   免费律师促和谐

  “多亏了我村法律顾问田斌律师的无偿帮助,才帮我讨回了公道。”谈及多天前的一桩纠纷,夷陵区鸦鹊岭镇梅店村村民邓良秀仍有些激动。

  邓良秀的秧田位于一家生猪养殖场下方,养殖场的直排污水造成了秧田绝收,双方多次沟通得不到解决。邓良秀找到村里的法律顾问田斌。经过律师调解,邓良秀终于得到了合理赔偿。

  今年“三万”活动,我市将“法律服务进农家”作为专项行动之一。在全市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行动,将法律顾问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由村委会与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协商签订法律顾问合同,聘期三年。市司法局制定考评办法,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经费补助。

  现在,我市已有1268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签约率为79.7%。枝江、五峰、夷陵、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7个县市区已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汩汩清泉润民心

  “水利专家进村帮助设计建设,不仅帮我们节省了1.5万元,而且受益的村民多了8户!”秭归县屯里荒村近日在市水利局专家的指导下,修建了集中供水工程,村民们终于喝上了干净清澈的山泉水,农民韩庆坤逢人就讲“幸福水故事”。

  市水利局结对帮扶30个特困村,组织技术骨干进村,对工程实施、建后管护等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方案最优、投资最省、长久受益。

  秭归县对8000多个单、联户工程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验收结账”的办法。先由农户申请,再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按图纸和建设标准实施。全县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材料采购、统一质量监督、统一验收结算,并坚持群众自愿、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民办公助、建管主体一致的原则。

  当阳市按照“先近后远、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到各个乡镇,配套改造集镇供水管网,再覆盖到所辖农村地区。

  截至目前,全市155个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完工,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