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宜昌唱响中国好声音 宜昌市力塑文化精品纪略

15.09.2014  14:10

  丹桂飘香的季节注定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9月13日,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并申报,由市文联主席、著名词作家周立荣作词,当今流行乐坛知名音乐人李杰作曲,著名歌唱家孙楠演唱的《江河恋》喜捧奖杯。

  宜昌唱响中国好声音。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欣闻喜讯后激动地说:这是宜昌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精品战略,铸就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市的又一重大成果!

   文化沃土凸显“文化魅力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代文豪郭沫若笔下的宜昌市,是一座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这里走出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这里走出了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这里走出了驰名中外的晚清学者杨守敬;三游洞镌刻着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流连忘返的千古绝唱,长坂坡留下了刘关张(刘备、关羽、张飞)驰骋疆场的雄风霸气;骚坛诗社吟诵着泥腿汉子的雅兴,峡江号子喊出了民族复兴的心声,撒叶儿嗬跳出了土家儿女的豪情……

  当宜昌踏上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新征程时,宜昌市委、市政府认为,实现“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大城目标,必须全力推进文艺精品战略,凸显宜昌的文化实力、活力、魅力。

  根植文化沃土,在传承中打造文艺精品。自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蹈剧《土里巴人》1994年一炮走红后,20年来,宜昌市在9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10件作品喜中金榜。

  2012年来,宜昌获得国家级文艺奖项更呈井喷态势——

  歌曲《巴土恋歌》、《江河恋》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巴楚天堂》获全国“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优秀奖;

  《爱在山水间》、《美酒喷喷香》、《五峰板凳龙》3件作品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大奖”;

  广场舞《土家族撒叶儿嗬》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动画片《中华鲟历险记》在央视少儿频道、湖北卫视等全国20多家电视台播出,并在国际动画作品评奖中,从600多部作品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金熊猫”奖;

  摄影作品《夫妻戏班》等系列冠戴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市委宣传部被授予全省“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

  文艺精品靠人创造。近几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视优秀文化人为掌上明珠,千方百计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精品生产环境——

  76岁的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不会忘记,夷陵区政府不仅给他在城区解决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每年还发给两万元的生活补贴;93岁的中国民间女故事家孙家香被请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福利院安度晚年;“谜歌大王”赵兴寿被命名为乡土拔尖人才……

  刚刚获得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的诗人毛子永远记得,他这个没有单位、没有文凭、没有工作的“流浪诗人”,被宜昌慧眼相中,从此有了岗位,解决了编制。他说,宜昌这个地方,文艺创作环境好,各级、各界重视文艺人才,全力支持文艺创作,有文化底蕴厚重的沃土,所以能出精品力作。

  以网络小说《猎婚》一炮走红的宜昌“80后”网络作家马桂兰说,她从心底感谢被推荐参加省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提高。她创作的中篇小说《卧底》在《小说月报》2014年第八期刊发,被北京多家影视公司相中,将改编成电影。

  宜昌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告诉记者,宜昌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每年都要邀请知名文艺家来到宜昌,为宜昌文艺精品生产出谋划策,为宜昌的本土文艺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

  宜昌市委宣传部特别注重中青年文艺人才和体制外文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召开作品研讨会、推介会,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参加,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连续两届蝉联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宜昌市文联主席周立荣称:文艺作品来自于生活,宜昌年年组织作家,带着文艺精品生产重任,深入火热的基层采风,汲取创作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文艺精品塑造“城市品牌

  投入是文艺精品生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大力协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一把手”负总责,政策上予以保障,投入上予以倾斜,解除了文艺精品生产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宜昌市宣传文化奖励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艺精品生产的实施意见》,围绕精品生产,明确了具体目标、要求及相关保障措施,由此构建推动宜昌文学艺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性顶层设计。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扶持全市文艺精品生产,共拿出140多万元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文艺作品和人才进行奖励。

  夷陵区投入700万元,打造原创风情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五峰投入120万元,编排大型纪实舞台剧《拥军妈妈罗长姐》;秭归投入300多万元,打造水上舞台剧《礼魂》;长阳投入巨资创排《江山美人》,兴山打造《昭君还乡》……

  夷陵区出台设立欧阳修文艺奖,宜都市设立杨守敬文艺奖,长阳设立彭潭秋文艺奖,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推动着宜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市委、市政府定期开展“三峡文艺明星奖”、“屈原文艺创作奖”评选,举办宜昌艺术节,评选“宜昌文华奖”和“宜昌群星奖”,不断推精品、出人才。首届宜昌艺术节将有10台剧目、500多件群众文化作品参加评选,3000多名文艺工作者参加。

  为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宜昌各县、市、区以“一把手工程”实施“一县一品”战略:秭归县大力弘扬屈原文化,兴山县成立了昭君文化研究会,远安县大打“嫘祖”文化品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整合“长阳歌舞”和“清江画廊”两大品牌;宜都市加大了对青林寺谜语村、名人杨守敬的推介力度……

  文化精品成就城市文化品牌,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中国端午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是端午节的发祥地。自2010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宜昌连年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使这一文化品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2011年来,宜昌举办一年一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众多全国著名的音乐大师、专家、学者、教育家等齐聚宜昌,来自全国九大音乐院校和140多所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联盟的成员在宜昌欢聚一堂,为宜昌的音乐文化发展建言献策,给市民带来了高品质的钢琴音乐会……

  2013年9月,宜昌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来自14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家们进校园、进街道、进农村、进景区,中外艺术家们让市民充分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开阔了宜昌文化人争创精品的视野;

  去年,宜昌邀请徐沛东带队,组织全国10余位知名音乐家来宜采风,围绕宜昌地域特色文化,创作出了《昭君还乡》等16首宣传宜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

  今年5月,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首次颁发以屈原命名的国家级诗歌大奖——“中国屈原诗歌奖”,宜昌成为“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地;李瑛、郑愁予、顾爱玲、熊召政、袁绍珊等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齐聚宜昌论剑。

  如今,夷陵区、当阳市、宜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跨入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行列,全市涌现了一大批文化中心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以及“民间故事之乡”、“民间舞蹈之乡”、“山歌之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成为文艺精品生产的丰富原料。实践证明,在繁荣中抓好精品生产,群众文化就有了生命力;在抓好精品生产中繁荣群众文化,精品生产就有了支撑力。

  三峡大坝在宜昌,坝风流文风流城也风流。宜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切,都是文艺精品成就宜昌城市品牌的最好佐证。

  文化惠民构筑“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魄力,是最贴近民生的一种关怀。当文化被真正当作一面旗帜在一座城市迎风招展的时候,这座城市的百姓生活必定充满和谐幸福!

  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称不上文化精品。因此,宜昌不仅抓文艺精品的生产,而且花大力气抓文艺精品的传播普及,最大限度地让“育人”目标在“娱人”活动中实现。

  市委宣传部专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五个一工程”重点作品宣传传播工作的通知》,开展专题研讨、组织重点报道和评价推介文章,形成舆论强势。还先后将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名优精品制成MTV和影像带,向央视及全国30多家卫视推介播放。与此同时,组织获全国、全省大奖的文化精品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

  每当夜幕降临,当你走进宜昌15公里的滨江公园,男女老少有的拉琴唱歌,有的跳舞健身,有的挥拳舞剑,各得其所,怡然自得。据不完全统计,宜昌城区目前已建起晨练点120多处,还有全民健身房、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户等,每天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市民达数万人之多。

  作为宜昌一道风景——夷陵广场开展的“三峡文化广场月月演”群众文艺活动,每次都吸引上万名市民参与表演,年龄最大的演员85岁,最小的3岁。诸如“和谐中国”全国老年合唱节、“和谐宜昌”社区文化节、“感动宜昌”手拉手贫困助学公益晚会、“激情宜昌中国梦”群众歌咏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每月准时走进广场,年参加活动的群众达20多万人次。

  目前,宜昌已建成14个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城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可以在中心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文化共享”成为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伍家岗区伍家乡组建民间艺术团,目前已建立威风锣鼓、橘乡腰鼓、三峡花鼓、竞技龙灯、竞技北狮、良缘花轿等60多支特色文艺队伍,基本实现了“村村看见龙狮舞,组组听见锣鼓响”,被誉为锣鼓之乡。

  在宜昌各县市定期举办的关公庙会、三月三歌会、乡镇艺术节、屈原端午诗会等群众文化活动中,业余文艺爱好者创作演出的大量源自乡土、反映民族民间生活的作品——陈家珍祖孙三代表演的“兴山民歌”,王爱民、王爱华农民兄弟演唱的清江山歌等原生态歌舞、音乐、舞蹈节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群众中深受欢迎,常演不衰。

  有人说,没有文化的城市,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没有文化的地方,只会产生沙漠一般的心灵。

  宜昌市打造文化文艺精品,陶冶民众心灵,塑造城市文明。“当你弯腰拾起一张纸屑、一片果皮时,你会发现,你捡起的是一份责任,一种文明。”连续几年,宜昌城区4万多名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感染和带动10万多市民加入到“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市民”的行列中来;20万名大学生、职工、公务员主动报名成为注册志愿者,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无偿帮助和服务,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个地方的文艺精品众多,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实力,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创造力。宜昌文艺精品之多、获得荣誉之高、传播影响之远,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更成为一张对外展示城市风采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名片”!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