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唤醒城市的生命力

14.07.2014  13:33

  有生命的城市是什么样?

  在美国,城镇建筑外墙两年必须重新刷油漆;在瑞士,法律明文规定临街窗户每天应摆放什么鲜花……有规划地“新陈代谢”,让这些城市焕发生命力。

  去年初,宜昌启动城市整理工程,街道变整洁了,公园绿地变多了,夜景越来越漂亮。

  美丽宜昌,引来商家纷纷入驻,也引得该市向阳苑居民自编节目,赞美人居环境的巨大改善。

  城市整理,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顶着众多光环,宜昌没有故步自封。“宜昌之宜,在于宜居、宜旅、宜业,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宜昌还有差距:老建筑陈旧老化、私搭滥建时有发生、市政公共设施不足……这些问题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宜昌市委副书记、市城市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兴於说。

  王兴於认为,对老城区进行合理的整理改造,可以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整体扩容与老城区提档升级,也能增加市民家庭财富。城市整理还将维护老建筑,这也是对宜昌2400多年历史的保护,避免文化资源浪费。

  按照“洁、绿、亮、美、静、畅”的总体要求,宜昌市统一部署绿化、美化、亮化三大工程,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内,重点扮靓宜昌城市入口门户,打造景观节点,整理交通廊道,改造老旧建筑,从根本上改善老城区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将宜昌打造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并于此后形成成熟机制,实现宜昌的城市自主更新。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今年50岁的杜力,在宜昌生活了20多年,如今住在西陵区云集路。每天早上去滨江公园晨练,晚上到夷陵广场慢跑,成为他多年的习惯。“小区绿树遮天蔽日,马路上绿树成荫,去哪都心情舒畅。”他笑眯眯地说。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宜昌的城市绿化工程让市民倍享绿色生活。

  宜昌市绿化工作以项目为支撑。城区在建的磨基山公园、柏临河湿地公园等六大公园,总面积610公顷,总投入29亿元。未来两年内,宜昌城区新增绿地面积将超过500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效果得到整体改观,绿地系统分布更加均衡。

  从繁华的商业区出发,不出20分钟,就能走到宜昌滨江公园。滨江公园全长10.5公里,占地46公顷,其中绿地高达36公顷。去年以来,园林局对该公园提档升级,补植物种、新建景观节点、纳入滨江绿道系统。市民从上游出发,可不受障碍地沿江游览,景观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早上晨练、晚上跳舞、周末放风筝,滨江公园成为宜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宜昌已将34块绿地纳入保护,面积达944万平方米。今年,宜昌山体保护也被纳入人大立法计划。2013年底,宜昌城区园林绿化总面积547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5平方米,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怡人的166号“江景别墅

  走近宜昌市沿江大道166号居民楼,绿树成荫,3层小楼灰白相间、精致典雅,如果不是居民介绍,记者想不到,这栋楼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破败红砖房。

  68岁的董远成住在212号室,家中阳台以前是开放式的,为了挡灰,他不得不架起木板封闭,导致室内一年四季采光不好。去年3月,政府帮忙拆掉木板,装上全新的塑钢门窗,采光、挡灰、隔音和隔热效果大大提高。

  102号室居民张桂万说,因年久失修,这栋楼水泥脱落、砖块垮断,一到下雨,楼顶住户的被褥常被渗水打湿。依托城市美化项目,政府帮忙刷白楼道,重做防水,清理化粪池,还为居民楼的公共厕所换上粗下水管,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曾经的破烂楼摇身变成江景别墅,居民不出一分钱。

  这是宜昌市城市美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位于该市4个城市入口、6处重要节点、8条交通廊道的沿街老旧房屋,都进行了统一的整修、拆违,广告招牌统一更换。公共照明修复、杂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装备小区监控、整修下水道等数不清的惠民项目遍地开花。

  王兴於介绍,去年该市共完成130多个外立面整治项目,高标准建设景观式围墙和围挡13300米,受益群众达1.3万余人。

  夜游宜昌滨江公园,色彩斑斓的灯光烘托着高楼大厦,与公园景观灯交相辉映,转至云集路,LED小灯挂在树梢如繁星闪烁。

  截至目前,宜昌夜景灯光工程完成151处节点建设,总投资约1亿元。(湖北日报记者 唐宜贵 王成龙 通讯员 吴迪 王庆华 张美)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