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召开荆门山文化研讨会

24.03.2016  16:10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4日电 (董晓斌 汪军 何凡)3月23日,由宜昌市点军区委宣传部及三峡晚报共同举办的荆门山文化研讨会在宜昌召开,数十位研究三峡文化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首次揭开了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荆门山神秘面纱。

  据了解,历史上的荆门山,不仅是长江出三峡入江汉平原的一道门阙,更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秦楚荆门之战、公孙述浮桥拒汉兵、陆逊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梁陈安蜀城之战等著名战事都发生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在三峡地区留下诗作最多的地方之一。

  多年以来,荆门山的历史价值以及人文景观都被湮没在岁月中,从去年开始,点军区委宣传部及三峡晚报推出“寻访荆门山”大型新闻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次举行荆门山文化研讨会,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荆门山文化,挖掘点军厚重的历史沉淀,激发公众对荆门山的探究兴趣,提升江南新区文化高度。

  本次研讨会不仅聚集了众多来自高校及文史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得到了宜昌市人大、政协有关领导的支持和重视。研讨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从三峡地区的历史沿革到荆门山的起源发展变化。同时,在对荆门山如何发掘和保护上,与会学者专家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宜昌市政协副主席蔡建国表示,荆门山在宜昌的文化历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一次的荆门山研讨会,不仅仅推动了点军文化建设的发展,更弥补了宜昌城市记忆的空缺。

  宜昌点军区委副书记、区长高杰表示, 荆门山无论是地理位置、民风民俗还是历史遗迹、文化底蕴,都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宜昌江南诗山、长江名山、西塞圣山。“点军区已进入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阶段,如何保护和利用开发荆门山,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一次重任,是我们文化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杰说。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党委书记、社长任浩表示,“寻访荆门山”活动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成功,逐步还原了宜昌这座文化地标本来的面目和应有的历史地位,这是媒体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又一个典范。

  “我对荆门山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丘一壑,仍恒留心间,魂牵梦萦,情愫难断。如果在我的岗位上,只能干一件事情,我想做的就是推荐荆门山,把它的美丽展现到世人面前。”宜昌点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取说。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曹大明博士表示,荆门山是宜昌历史文化名山,是“川鄂咽喉”、“全楚西塞第一关”,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其开发前,一是要根据历史文献确认荆门山的范围;二是要“摸清家底”,全面、深入调查荆门山一带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丰度和厚度,并对旅游单体的旅游价值做客观的评价;三是要充分考虑宜昌及其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现状,找准荆门山的旅游开发定位。

  荆门山位于长江南岸点军区艾家镇东南端,宜都市红花套镇北段,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江相峙,有“楚之西塞“美称。据考证,历史上先后有100多位文人骚客吟访至此,挥毫写下200多篇诗词楹联佳作。秦汉以来,在此地发生大小战争20多场次。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