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加快三峡枢纽港转型升级 破解三峡航运瓶颈

06.08.2016  09:04

  中新网宜昌8月5日电 (记者 郭晓莹)8月5日,湖北省宜昌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对外公布该市“十三五”交通规划。规划显示,宜昌市将打造三峡枢纽港转型升级工程,“十三五”末,三峡枢纽港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5亿吨,基本解决三峡大坝过闸能力不足的问题。

  宜昌港是中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处于承东启西、连接长江中上游的节点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峡工程建成后,川江运量大幅提升,而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有限,宜昌港口的中转地位更加突出。

  为实现翻坝转运畅通有序,推动“水、公、铁、空”无缝对接、快速转换,宜昌提出建设三峡枢纽港,整合岸线资源,统筹推进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布局优化、节约集约发展的集疏运体系,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三峡枢纽港是宜昌港口集群的统称,空间范围包括宜昌市境内长江干线及支流。“十二五”时期,宜昌加快建设三峡枢纽港,五年来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3亿吨,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9400万吨,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地位日益显现,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宜昌将以翻坝中转港建设为突破口,构筑以长江三峡干流航道为主,铁路、公路为辅,管道运输为补充,宜水则水,宜路则路,水陆结合,优势互补的“两坝、两翼、两港”过坝综合运输体系;以建设特色港口枢纽、畅通库区支流航道,完善航运支撑体系等为重点,注重生态保护,统筹岸上水上协调发展,形成“三城六区一中心”新格局(即白洋港口新城、茅坪港口新城、太平溪港口旅游新镇;云池、枝城、峡口、红花套、姚家港和七星台港口作业区;三峡国际游轮中心)。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程家振介绍,“十三五”期间,宜昌将规划建设29个港口项目,整治支流航道218公里,重点建成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翻坝铁路南线与北线,并形成坝上坝下转运港口集群,同时深化与重庆、武汉、上海等长江沿线港口合作,建立“虚拟组合港”机制,实现资本、管理、物流的互联互通,扩大港口对外开放程度。(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