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阵痛”破茧新生 宜昌“关改搬转绿”破解“化工围江”

22.08.2019  17:43

 

图为:长江生产岸线变成绿色生态岸线。(杨青 摄)

 

图为:兴发集团加快新产品开发,现有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新产品不断涌现。(李赟 摄)

 

图为:田田化工原地块开展土壤修复。(李风 摄)

 

图为:绿意盎然美丽宜昌。(汪军 摄)

 

图为:兴瑞第一热电厂拆除时的情景。(黄余洋 摄)

  浩荡长江,中游起点是宜昌。

  天赐资源,黄金水道,宜昌做起了“”文章,衍生出一批磷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链。

  但是,一度无序的发展导致了“化工围江”被动局面:化工企业沿江集中布局、园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不足……

  时代在召唤,使命在呼唤,破局迫在眉睫!

  2017年开始,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启动长江沿线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清零行动”。

  截至今年5月,这134家化工企业中计划关停的34家已关30家,计划改造升级的57家已完成33家,计划搬迁入园的36家已搬2家、启动搬迁17家,计划转产的7家已转3家。

  不惧“阵痛”,奋力蜕变,宜昌化工企业不断转型,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抉 择——宜昌做好“必答题

  “十三五”开局年,时代出卷:长江大保护中,宜昌化工产业该何去何从?

  这道“必答题”,把宜昌推到了十字路口。

  一边是“手下留情”,继续发展化工产业,驱动经济高速发展。当年,化工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推动宜昌生产总值突破3709.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一边是生态优先,以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要关停“围江”的上百家化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用腾退的能源、环境空间填充高端、绿色的新动能。

  很快,宜昌作答:坚定不移地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7年初,宜昌成立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组,在对本地化工企业“自检”的基础上,赴上海、江苏、河北、云南、贵州等地“寻医问药”。

  8月,一份关于“化工围江”问题的重要批示送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案头。

  回顾7月曝光的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事件,宜昌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等再拖了!

  按下快进键。

  2017年8月8日,宜昌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开启了不等不靠、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征程。

  8月12日至16日,宜昌市组队外出考察,一路深学细悟:看唐山,下决心整治钢铁,三年压减的产能超过整个德国;学南京,下大力整治化工,将化工企业迁入专业园区,实现达标排放……

  返回后,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听取汇报,《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起草提上日程。

  次日,初稿成型。接下来的5天里,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三易其稿、提出具体意见;相关部门、县市区多次碰头研究讨论。

  日历翻至9月,《意见》随即出炉,明确提出3年内“关改搬转”134家化工企业,打响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在2017年余下的4个月时间里,宜昌果断关停首批25家化工企业。连带影响当年的经济增速降至2.4%,全省垫底。

  这是换挡中的减速,也是转型中的“阵痛”。

  宜昌继续坚守着破立并举的辩证法,编制并出台了《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等,向世人宣告保护母亲河的坚定决心。

   断 腕——彰显责任担当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把搬迁作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一个又一个化工企业开始行动。

  2017年7月,宜都市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闻风而动,谋划搬迁。

  这对华阳化工来说并不陌生。1998年建厂至今,该厂已经历过三次。“每次搬迁,都带来一次蜕变。”宜都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明华说,最近的一次,华阳化工斥资千万,研制出紫外线吸收剂的高端产品,一举撬开了欧美一线化妆品的大门。

  再进步需要空间。但放眼厂区,距离长江不足1公里,第一要务不是发展,而是下大力气“治未病”,保证母亲河安全、环保。

  风物长宜放眼量。顾大局,根除污染隐患才是长久之计;谋发展,“断腕”搬迁才是破冰之举。

  借东风,华阳化工拿到了宜都化工园区的“入场券”,计划上新9条生产线,配套环保治理区等设施,实现年产1.5万吨紫外线吸收剂。“如进展顺利,年底搬迁入驻后,我们将突围国际高端市场,迎来再一次腾飞。”徐明华期待着。

  同频共振的不止华阳化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行动……

  2017年12月,位于点军区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拆除。

  一声令下,3亿元的年销售额、2亿元的生产装置、近3000万元的年均利税,逐渐化为云烟,消失在长江南岸。

  有22年工龄的韩承义红了眼眶,“我在厂里干了一辈子,对这里有感情!

  这场“断腕”,注定会承载太多不舍。试问,谁不心痛?

  只是沿江1公里红线已划定,与其心怀侥幸,留着这颗“定时炸弹”,不如趁早转身,把生态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只是主打产品碳酸氢氨落后于时代,与其忐忑度日,等着被市场淘汰,不如自我革命,到专业化工园区改造升级、“重新开张”。

  这是发展转型的需要,更是主动担当的彰显。

  理性转身,还要理性善后。化工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制度的优势在协同作战中彰显。作为市属国有企业的宜昌城建投资控股集团接过治理的接力棒,全力修复田田化工厂区土壤。

  邀请专业公司“诊断”,结果显示,历经风雨40年,这方土地“”得不轻:首要“病因”为重金属镍,蔓延了约1.5万立方米。

  经过招投标,由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手术”,将含镍量降至人居环境土壤风险的“红线”以下。

  今年4月19日17时30分许,4辆卡车缓缓驶入点军区艾家镇的原田田化工厂区,卸下最后一批新土,将原来近2米深的坑洞填平。

  至此,这一接近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块,土壤修复全部完成。曾经的生产岸线,在又一年和煦的春风中,化身生态岸线。

   成 长——“阵痛”后获新生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这场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宜昌还涌现出不少先行者,变“退”为“”,成功抢占先机。

  一吨磷酸卖5000元,升级成电子级磷酸,一斤就能卖上万元。

  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提升,坚定了兴发集团攀向化工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高端的决心,全力布局微电子材料、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精尖”。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目前,兴发集团已开发出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主导产品13个系列369个品种。“我们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畅销海内外。”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介绍说。

  更有趣的是,这些产品不是“直系血亲”就是“旁系表亲”。如,有机硅原材料是生产草甘膦的副产品氯甲烷;有机硅的副产品盐酸可回炉生产草甘膦……

  不单是产品,废热、废气、废渣,水、电、煤等资源也实现全集团、全流程循环利用。

  如此闭合循环,不仅降低能耗,减少仓储、物流费用,还为兴发集团每年新增效益3亿元以上。

  矫正发展理念、廓清发展思路,湖北三宁化工也坚定地迈上了跨越发展之路,荣膺“中国化肥十强”。

  顺应大势,三宁化工调整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减法,淘汰40万吨尿素厂及12万吨合成氨产能;做加法,投资百亿,启动乙二醇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这般豪投,底气从何而来?三宁化工副总经理、乙二醇项目负责人魏天荣“解密”:

  生产更绿,建设科研基地,对生产流程进行绿色化改造,全面执行最高环保标准;

  技术更优,中、德、法、荷、瑞、日等国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竞争上岗”,以最新的理念引领绿色化工园区建设;

  产品更新,以煤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售价超出传统碳酸氢铵30倍,且供不应求。

  准备妥当,2018年2月,项目正式开工。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降低能耗18.39万吨标煤、减排废水1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

  发挥龙头作用,三宁化工还不断打通“内循环”、实现“大循环”,带动60余家企业(项目)清洁生产。

  目前,在企业,管廊交错,紧密衔接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三大板块”;在园区,上下联动,16类53种产品关联生产……原料、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每年可节约成本2亿元。

  破立并举,减增并行,宜昌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018年,宜昌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3%下降至18%,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33%,新兴产业占比38.1%。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3.8%以上。

   化工产业转型大事记

  2017年8月8日

  宜昌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沿长江、汉江、清江1公里范围内,不再布局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1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禁止没有环境容量和减排总量项目”规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9月初

  宜昌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3年内“关改搬转”134家化工企业,通过专项整治,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017年9月17日

  宜昌拆除长江一公里“红线”范围内的湖北香溪化工,这是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的“第一拆”。工厂拆除后,近600名员工全部通过转岗培训,在楚星化工园区实现转岗再就业。

  2017年10月10日

  宜昌出台《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重点,着力去产能、补短板、调布局、降消耗、减排放、促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8年2月9日

  投资100亿元的湖北三宁搬迁转型项目在姚家港化工园开工。通过该项目,三宁将在升级合成氨、尿素工艺装备的同时,联产乙二醇产品,实现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9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年产值180亿元。

  2018年4月

  宜昌市首个污染土地修复项目——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遗留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启动。施工单位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采取原地异位固定稳定化、水泥窑焚烧协同等不同处置方式进行修复,每天有600立方米左右的污染土壤重新恢复生机。

  2018年7月30日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有机硅技术改造升级、氯乙酸醋酐催化连续法技改等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大幅减少废气、废水和粉尘排放量,有效解决异味污染,年新增产值35亿元、利税5亿元。

  2018年8月24日

  宜昌印发《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正确把握“五个关系”,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集中力量打好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等标志性战役。

  2018年12月

  宜昌市首个污染土地修复项目——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遗留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完工。原址将进行生态复绿,为长江岸线再添一道亮丽风景。

  2019年4月

  宜都化工园区内,施工进度正稳步推进:华阳化工年产1.5万吨紫外线吸收剂项目,场平基本完成,准备修建临时道路和围墙;宜昌新洋丰肥业磷酸铵、聚磷酸铵及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场地平整完成了87%。

  转型升级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马文俊

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齐发力 宜昌新兴产业两位数增长
  7月25日,宜昌每月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日。7月开建重大项目共21个,总投资106.人民政府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