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公安工作巡礼之三:警务创新的宜城样本

07.11.2014  17:03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7日电 题:宜城公安工作巡礼之三:警务创新的宜城样本作者 徐桂红 汤洁

  这是一个创新时代,对湖北宜城374名公安民警,是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面对警力不足、基础薄弱等“瓶颈”,宜城警方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创新,在警务改革、治安管理、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等方面探索创造了一批群众认可、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新机制,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创新型样本,让老百姓得实惠,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警合一”警务机制改革:一警多能、一警多用

  2012年4月,宜城市公安局实行街面交警、巡警、派出所“三警合一”,做大做强派出所,派出所可用警力达120人,治安、交通、巡逻勤务“一肩挑”,名符其实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把尖刀,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

  “三警合一”后,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综合执勤。改变了交警只站马路、派出所只管治安的局面,街面发“两抢”后,警务指挥链条也从原来的“民警—队长—副所长—所长—110—交警队长—交警”缩短为“民警—所长”,打造城区5分钟快反防控圈。

  10月的一天,城中村一妇女包被抢。巡逻防控民警彭玉明接警后,一边向所长电话要求增援,一边带协警在城中村搜寻。经过一夜坚守,在一厨房死角将劫匪抓个正着。

  警务机制改革以来,宜城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2.4%,其中“两抢”同比下降31%。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受伤、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2.46%、14.28%、17.96%、10.54%。

  “三警合一”后,打击更有效了。9月初,汉江中学一家超市现金多次被盗。警方及时调查走访,锁定嫌疑对象杨某并迅速抓获,查明杨某作案30余起,涉案金额5万余元的作案事实。

  违法成本帮你算:引领群众的法治思维

  “这一拳下去,你知道成本是多少?”这是宜城警方推出的打架成本核算。

  打架成本核算是指对双方当事人因打架斗殴引发的损失,以公式的形式,从法律成本、经济成本、家庭成本等三方面算了一笔打架成本账。其中,法律成本包括:轻伤:15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下罚款+至少1000元的赔偿费用;重伤及以上:牢狱之灾+巨额赔偿费用;经济成本等于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诉讼费+律师费;家庭成本等于心情沮丧+名誉受损+可能影响子女参军政审+工作学习生活等可能蒙受的更大损失。

  宜城警方制作了打架成本核算电视宣传片,通过真实的案例、醒目的图片,核算打架、毁财等成本,充分利用音视频的直观效果,从理性与亲情的角度,警示当事人因打架易引发的严重后果。

  民警调解时,大部分当事人情绪往往非常激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恶语相向,很难调解。这时候先让双方观看一个打架成本核算的电视宣传片,使矛盾双方清醒地认识到打架危害、经济损失以及行为后果的严重性,这样一来,调解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群众拍手称快。

  宜城警方还将系列成本核算推广到醉驾、吸毒、赌博上。警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方式详细列明违法成本。

  执法机关工作方式往往刚性、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群众面对这种生动、直观、极具说服力的违法成本,往往会被违法背后的利益损失所震动,冷静下来,利弊权衡之下,做出理智的选择。

  警方因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以最小的成本赢得最多的效益。宜城公安系列违法成本核算,体现执法服务的精细化,增加了执法智慧,实现群众法制教育的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发案。

  今年国庆当天,在建的一高速公路宜城段工友小刚醉酒和工友大打出手。双方被带到派出所后,看了《算一算打架成本》的电视宣传片,拿到警方提供的打架成本清单。小刚看完片子,对照清单就明白自己犯了错,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派出所的调解。

  矛盾大调解中心:一站式调解矛盾纠纷

  “与其上访,不如来大调解中心”———这是经历过一次交通事故调解的市民周先生对宜城市矛盾大调解中心的评价。能得到群众这样的评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宜城警方积极创新化解矛盾纠纷模式的有益尝试。

  当前,人、车、路矛盾凸显。从1994到2014的20年间,宜城道路增长了3.81倍,车辆增长了15.13倍,驾驶员增长了18.20倍。车多了,驾驶员了,交警却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道路交通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压力陡增,宜城市每年处理交通事故达4000多起,调解难、预付医疗费难、赔偿落实难,严重影响到群众切实利益。

  宜城警方切实加强交管岗位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投入社会矛盾大调解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交通事故“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大调解机制,成立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开辟“生命绿色救治”和“事故快速理赔”两大绿色通道,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和手段,交通事故涉访积案案结事了,极大地提升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质量。宜城经验做法被襄阳市政府和上级公安部门总结推广。

  9月初,市民周先生在一场交通事故中被撞至骨折,花掉医疗费2万多元,对方赔了600元钱后就没了下文。邻居看不下去了,打算陪周先生到市政府上访。周先生谢绝了邻居的好意,对方养了几十头牛,他不赔偿不代表没有赔偿能力。在大调解中心,事故处理民警早给他指明了方向,调解不下去,直接到法院打官司。“法律资源用足、用尽,自然能保障我的合法权益。”周先生充满信心。

  “望闻问切”四字诀:创新和谐警民关系新模式

  9月初,汪奶奶打开鸡圈想逮两只老母鸡,让老伴送给城里刚满半岁的孙子熬汤喝,老母鸡不翼而飞。汪奶奶在邻居面前抱怨了几句:“这段时间,晚上偷鸡摸狗的多了。”邻里间的闲聊,汇总到鄢城派出所。警方根据“全警三员”掌握的线索,加强巡逻布控、便衣蹲守。半个月后,现场抓获盗贼张某。

  几只老母鸡被偷、一辆自行车不翼而飞,案件虽小,却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民意主导警务,群众满意是标准。宜城374名公安民警巧念“望闻问切”四字诀,望民情、闻民声、问民需、切民心,小案不小办、小案不小看,加大对事关民生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唱响警民和谐“好声音”。

  “”而知“民情”,多层次结对互动。宜城公安走访评警,广获民意。确定全局131名中层干部为驻村平安指导员,进驻11个镇(办、区)124个村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指导安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而知“民声”,多角度开门纳谏。开展警营开放、警民恳谈、警企互动等主题活动,广开纳谏之门,多方位、多角度收集民意民声。警方发放征求意见函2000余份,召开座谈会42场,共走访群众2405人、企业132家。警企互动、守望平安,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举办讲座,有针对性地普及经济类案件犯罪主客体和防范对策。

  “”而知“民需”,多方位赢得满意。在案件回访、议案办理、窗口服务等多个环节,开展案件回访,听取当事人诉求;形成办理提案事前交办、事中审核、事后通报的长效机制,办结建议提案27件;开门评议治安、交警、户政、出入境、派出所窗口办证质量,启用窗口服务评价系统,请人挑刺,诚心纳谏。

  “”而知“民心”,多渠道树好形象。警方敢于亮丑,整改问题抚民心;敢于改革,优化管理抚民心;敢于创新,总结典型抚民心,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402个,办实事好事360余件。

  今年10月22日,板桥店镇留守老人李家财突发重病昏迷,被送往市区医院抢救。老人因孤身多年深居简出,没有办身份证,影响申报大病救助和低保。板桥店派出所民警获悉后,专程赶到市医院为老人拍摄身份证照片后,特事特办输临时身份证,交到民政办。“你们和他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公安民警这样热心,真难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三警合一”护民安,违法成本帮你算,矛盾纠纷帮你调,“望闻问切”解民忧…….宜城警方在警务机制改革、执法制度完善、业务工作创新、便民利民服务方面的积极作为,无不彰显了宜城警方的创新理念,印证着宜城警方的民生足迹。沙场百战袍未解,征途万里再启程。只有引领群众的思维回到法治的轨道上,解民难解民忧,创新才有底蕴、有力量,有生机、有活力,我们期待,宜城公安创新求实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越来越亲民,为“宜居、宜业、创新”宜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