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租赁 奶牛“活体租赁”创新敢为人先

27.08.2015  14:36

   编者按   宜信租赁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服务的融资租赁公司,以标准化的小额租赁产品、创新的业务模式,满足小微、“三农”等人群的设备融资需求。目前,国内农机设备约11大类178种,宜信公司已涉足7大类28种设备融资租赁业务。近日,宜信旗下的宜信租赁与河北滦县军英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为200头泌乳牛办理了售后回租业务,并签订了“活体租赁”协议。这是宜信租赁继开设农机具等设备融资租赁业务之后的又一金融创新之举。 


  图为“活体租赁”项目启动后,宜信融资租赁副总经理毛芳竹(左三)在河北滦县军英畜牧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牧场调研其公司经营情况及后续循环养殖项目。 谢晶晶 摄 

  河北滦县古称滦州,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人口54万,耕地83万亩,是河北省的畜牧大县。2006年被中国奶协命名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被河北省农业厅确定为“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2008年后,滦县奶牛养殖业破茧重生,用三年时间实现了“牵牛出村、出户入场”,规模化养殖率达10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全县奶牛存栏10.8万头,其中千头以上的牛场有46个,位列河北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奶牛产量达到20多万吨,奶业产值8亿多元,欣欣向荣的奶牛产业催生出巨大的资金需求。 

   农业需求驱动产品创新 

  融资标的物“活”了 

  8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滦县军英畜牧有限公司刚投入使用不久的佳和牧场。空气流通、宽敞明亮的恒温牛舍,沙滩式卧床和智能化挤奶设施,改变了人们对奶牛养殖的传统印象。在现代化的挤奶大厅里,全自动挤奶机缓缓运行,排队等候的奶牛有序进出行动自如。刚挤下的新鲜原奶经封闭管道直接进入奶仓。军英公司的总经理欧阳春英说,他们已拥有占地2000亩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场4个,奶牛存栏达5500头,优质可控的奶源让他们底气十足,年产2万吨鲜奶专供伊利公司生产高端奶安慕希。 

  记者了解到,奶牛养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管理精细化方面程度不够,融资难。随着国外进口奶粉对国内奶业的冲击,使得伊利、蒙牛、光明等龙头企业引领整个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军英牧场作为伊利华北大区重要奶源地,迫切需要对产业进行全面升级。一是之前所建牛舍、挤奶设备的统建升级;二是要对饲喂牛的青储饲料的全年化贮存;三是小区型养殖模式全面转变为牧场化管理,牧场需要收购小区内所有散户的牛为企业统一经营等。若要实现这些产业升级,大量资金的需求,已经成了摆在欧阳春英面前的一大难题。 

  然而,从当地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来看,无论是当地传统银行信贷服务,还是民间借贷,均因缺少或抵押、担保物不足以覆盖巨大的融资需求,让寻求长远发展的奶牛养殖企业只能望“牛”兴叹。“现在牧场一般都是租的土地,军英牧场的固定资产虽然为5000万多元,但主要为租用土地上的厂棚、进口的设备和活体养殖牛等,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我们去年末向宜信寻求合作,通过设备租赁融资260多万元。今年7月又共同对奶牛活体租赁模式进行探索,这在全国也是第一个。”欧阳春英无奈中又充满些许期许。 

  每一种技术应用或是产品的创新,往往都是从实践中发现需求,因需而立,宜信租赁开始对“活体租赁”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到最终项目落地,也是因需求传导而来。2014年11月,宜信租赁农机项目团队在对军英公司进行设备回租业务时,发现河北唐山地区奶牛市场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据测算,唐山地区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企业约为500多家,仅用于奶牛购买的资金需求量就超过2.4亿元,这还不包括人员及一些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唐山市滦县畜牧局局长商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滦县奶牛养殖业的资金缺口很大,虽然他们引进了民生、邮储等银行融资近两亿元,但还有近亿元的资金缺口。 

  这一需求直接催生了宜信的“活体租赁”项目,也创下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先河。“对于习惯了‘冷冰冰’设备的融资租赁机构而言,尽管需求存在,但因之前并无行业先例,大家选择知难而退。不过,对于宜信租赁来说,创新,从来都不是件难事,宜信就像租赁农机具一样,把奶牛租给农民,帮助他们快速投入生产。”宜信融资租赁副总经理毛芳竹信心满满。 

  风险把控开创行业先河 

  首吃螃蟹者“懂”了 

  军英公司拥有4座挤奶厅,每天产鲜奶40吨,按每公斤4.2元收购价计算,每天牧场的鲜奶收入为16.8万元,鲜奶年产值为6000余万元。公司存栏奶牛5500头,其中,泌乳期奶牛1700头。宜信租赁为军英牧场提供6个月售后回租期的200头泌乳期奶牛,融资额约为100万元。与军英公司的年产值相比,这些泌乳牛从数量和价值上来说都不算多。“每头牛耳朵有编号,脚上带着电子脚环。奶牛每天走几步这些数据都通过脚环传感到奶牛场的信息系统里,对应分析其产奶和健康状况等。200头奶牛如因健康等问题有损失,军英牧场将用其它奶牛补偿。”欧阳春英告诉记者。 

  对于项目融资体量偏小的问题,毛芳竹解释说,这些都是从风险防控上面来考虑的。一方面,为了分散风险,规定单户融资额不超过宜信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的5%,避免单一客户风险集中度过高;另一方面,一个产品成熟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这个项目将会有3个月左右的观察期,等经历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周期后,再继续推进和规模化铺开。“查阅了大量资料,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对活体融资标的物如何管理、如何折旧等方面没有经验可借鉴,这是做活体租赁的难点所在。”毛芳竹告诉记者。 

  相比飞机、轮船等传统的融资租赁物来说,活体的融资租赁项目操作起来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机构,看不到风险点,仍不算‘懂’了。”他总结了奶牛养殖的几大风险点。首先是市场性风险。受鲜奶收购价格波动,且鲜奶收购未采取政府保护措施,加之进口牛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奶牛养殖企业的利润;其次是经营性风险。例如由于收购企业倒闭或养殖企业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形成的销路断链,就将导致经营风险;再次是重大疫情风险。如口蹄疫等疾病,尽管养殖企业绝大部分投保了重大疫情险,但仍面临先行承担损失的风险。此外,由于部分养殖户的经营场地均租住当地国有林场土地,尽管期限较长,但面临固有林场改制提前收回土地的不确定性风险。 

  多看到一个风险,就会排除一个隐患,风险都找到了,创新产品设计也就可以对症下药。对比了与传统租赁物的差异,再结合伊利乳业对下游牧场合作的评级标准,引入奶牛财产保险保护机制,“活体租赁”售后回租创新项目才得以正式落地。“我们设计的这种交易方式,防控风险的同时避免了牛的折旧问题,通过军英的按月还款,使我们账面上租赁物的价值越来越低。最后一个月剩下两万元贷款的时候,设定的租赁物价值仍然是200头牛。”毛芳竹对风险的把控有独到见解。 

  应该说,“活体租赁”项目不仅是融资租赁行业的一次业务颠覆,同时,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体系9年,小额信贷风控技术上又一次大胆尝试。从2012年开始,宜信就已经从把“小微租赁”的创新金融带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经过3年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从购买生产资料的小额信贷产品、购买农机的融资租赁产品,到抵冲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玉米期权产品,再到保障农机手人身和机器安全的保险咨询服务,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其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