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也须具备“打杂”能力

04.08.2016  22:41

   “如果应聘成功,到新的工作岗位之后,从最具体最琐碎最平凡的事情做起,你会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吗?”这是武汉市最近展开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的一道考题,意在考察考生的报考动机,以及考生与岗位的匹配性。

  “最具体最琐碎最平凡的事”就是“打杂”。作为面试考官,我关注年轻人面对“打杂”的反应,看有没有“90后实习生拒帮老师订盒饭”之类的回答。结果没有发现价值偏离,考生都认为“打杂”不是大材小用。如果说个别年轻人不屑于“打杂”是在炫个性,那么,把“打杂”抛给在职官员,不一定做得有多好。

  多少年来,说到官员能力,官大的说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思考能力,官小的说组织协调能力、说话办事能力,很少有“打杂”能力要求的。但凡推进一种实质性改革,就会让官员的“打杂”短板突显出来。比如,车改前,一些领导要出门,会有人提醒你何时在何地上车。天冷天热,一上车,车内就已经调到合适的温度。车到目的地,你径直下车直接进入工作模式。可车改后就不行了,没有人提醒你时间,更没有人替你开门关门;只有提前做好“车功”,你才开得顺利坐得舒服;找到了车位,你才能转入工作。这些琐事,不在组织对你能力素质的考察范围之内,但做不好,你的领导职能和工作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车改后,我自己就经历过“打杂”考验。有一次组织工作检查,因为所在部门没有辅助工作者,出发前,我既要提前通知人员,又要准备车辆规划路线;行进中,既要亲自驾车前往,又要联络检查点位;到了目的地,既要找车位停车,又要顾及下车人员展开工作。尽管我有思想准备,仍然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上下车往往疏于提醒安全,常惊出一身冷汗。

  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很多领导干部都不会自己出行了,这些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体制内的全程打理给废了。而普通官员在旧的运行模式下,丧失的主要是若干“打杂”能力。“最具体最琐碎最平凡的事”,再不是长者对晚辈,领导对属下的专利考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愿意或不善于“打杂”,就没有资格用“打杂”考验别人。易国祥(公务员)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楚天金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