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大讨论】读书四问之四

21.04.2017  19:32

    读书四问 

计算机学院15计算2     刘梓艺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意思是立身先立学,立学先读书,读书为立学立身之本。谈读书,即有“为何读”“为谁读”“读什么”“怎么读”之四问,明此四问,方能读得宁静,读得透彻,读得明白。

为何读

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之说。意思是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 光宗耀祖 ,只有读书才可以夺取名利,只有读书才可以摆脱困境,成为人上之人。尽管这种思想现在看来有些狭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提高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自己追求的事物。

君子求学读书,目的之一为“ 正己 ”。在书中邂逅古人,提神益智,修身养性。我们在学生时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便很难得到生活中的智慧哲理。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读书,通过书去了解这个社会,去体验经历别人的生活并且从中得到生活的经验。当我们上了大学逐渐走向社会之后,就更要读书了,我们从书中可以 可以感受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 血荐轩辕 ”的果敢; 可以学习草木本有心 ,何求美人折”的高洁;可以钦佩 诸葛亮 空城 之上、笑对百万之众的从容;也可以赞叹 毛泽东 运筹帷幄 、指挥 三大战役 的镇定。我们通过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也用书中的智慧来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自己的气质,所以在读书一段时间之后心性就会更加沉稳,在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也会淡定自若。

求学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正人”,即“政者,正也”,是中国文化中“政治”的意思。读书正己,自身正,得以正心、正行、正风,正个体,正集体,正社会,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而达到济世之用。

为谁读

可能是因为父亲是语文教师,在我幼时总是会被灌输《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稍微年长之时,又强迫阅读古典名著、经史子集等。虽不明就里,内心抵触,但迫于无奈,只能就范,不知不觉累积阅读千万字之多。而后更发现对社会的了解、生活的经验、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自己的思想提升,太多太多的东西,均来自于那些书籍之中,方知“读书以达理,读史以明智”“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之道理。为父母读书,貌似有理,实则读书之所得随着岁月的延宕,化作骨血,融入到自己的躯体,他人抢之而不能,旁人夺之而不去。因此,读书是为自己而读。

读什么

当然是读经典作品。“经典”为恒久之模范,为时代民族文化之结晶,历经岁月检验而代代相传,涵盖了丰富的社会历史经验,凝练着时代的价值观,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阅读经典,涵养终生。用前人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代代滋养,潜移默化,培养健康的人,保证民族的更纯洁、更善良。

阅读经典,总结经验。经典作品,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体现了时代的精髓,包含着历史的经验教训,阅读经典,可以惩前毖后,治病求人。

阅读经典,传承人类精神文明成果。诸子散文,汉代赋文,六朝小说,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鲁迅、郭沫若等,通过经典阅读,时代精神,世世相传。

怎么读

读书之法,自古至今,名家凡人,体会各异,方法繁众。

首先我们要选好书选对书,并且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与目标,我们便达到了清代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接着便是坚持阅读,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我们则达到了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下足 功夫 ,不断研究,反复追寻书中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会豁然贯通,至此便达到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

此外我认为,阅读的目的不同,书籍不同,因而阅读的方法不必苛求一致,适之即可。

    读书学习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方式,读书不在于结果而重于过程,不在于仅仅为了致世实用,更在于滋养个体的灵魂、涵养个体的精神,如孟子所言:养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