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大讨论】读书四问之二

15.04.2017  00:32

    读 书 四 问

    外国语学院   张梓宁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则今时其身在大学者,知其道者鲜矣。昏昏于庠,闷闷于中。何以自名为大学生乎?

又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苟不知格物致知者,如之何得其道也?此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之理也。

溯古而观,洎乎近世,后者所视居功至伟而不读者,未之有也

有四问曰:为何读?为谁读?读什么?怎么读?

所谓为何读者,读书之理者。

古者寒窗十载苦,一朝成名天下闻。所念者曰明经入仕,经世致用。披肝沥胆以谢知遇之恩,展鸿鹄之志,就太平之愿。

今非昔比而理一,一曰格其物、致其知;二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三曰齐其家、治其国、平天下。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自当秉诚而格物之理,明人之德,以诚为圭臬,束己言辞诸行,致欲所知之善者,解惑而明己所求。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知其道而慎其独乃正其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修身在正其心。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治国必齐其家。循此而王,所见所悟所得皆异于常者,而怀天下之心,拥绝世之智,襄国强之志。

所谓为谁读者,读书受益之人也。

父母,师长,国家。此三者所谈泛泛,亦非第一,所见皆有托词之嫌。余观之,己身受益至深。所学所见所悟皆就尔身之品德,蕴尔之风华,成尔其人。故曰:为己而读,不负父母恩养,师长抚诲,国家栽培。学成可报此三者恩,而非为其学也。

所谓读什么者,读书之物也。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中华文脉一水源远流长至今不衰,经史子集皆就国人之气骨。凡为人者,必不可失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中华品格蕴于国学,故曰吾华夏之辈不可绝国学之统,此一也;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世界潮流皆不可当,故不可不习异域之精粹良葩,较而己拥,谓之兼容并包,此二也;不可不有一技之长,遂趣己之所擅所习,深而汲之,以求深精,此三也;不可不修哲学之理,因求天人之辩,物我之思,此四也;不可不明时局世事,而弄潮于当下,此五也。

所谓怎么读者,读书之法也。

囫囵吞枣”者有之,“食不厌精”者有之。可一目十行,可字字审慎。所选必为有益于己者,明书之理,成人成美谓善。再者,与志同道合者约而共读,抵足围炉,夜谈共眠,岂不快哉!友人钟生与余同读《孟子》,若有所获,喜不自胜,呼来同饮,亦争至面红耳赤,此谓激荡思想,而求同进。三者,莫读无用书,虚耗光阴,亦坏其身其性。其必慎之!

学风在学,学需读书,读书秉诚,终成大才!


( 作者介绍:张梓宁,女,字京耘,外国语学院15级汉语国际教育班学生。曾任职于校学生会宣传部与外国语学院辩论队。2016年春季赴台湾中原大学交换学习。2017年春获我校国学达人挑战赛一等奖,外国语学院樱花诗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