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聚焦】资源环境学院全面推进教师分类管理改革

25.05.2015  12:09

  取消系主任一职,建立责任教授制度
——资源环境学院全面推进教师分类管理改革

    2013年,我校资源环境学院作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在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尝试。尤其是在教师分类管理方面,取消系主任一职,建立责任教授制度,将教学权力归还给教师,这些创新举措在促进学院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湖北大学印发《湖北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哲学学院等四所学院率先进行试点。
    我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王春喜介绍,对教师分类管理这项改革,省级试点学院和校级试点学院的模式不一样,资环学院以探索责任教授制为主,而学校几所试点学院则是人事处在结合省里要求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将教师岗位分成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等四类,进行教师分类管理试点改革。
    “资环学院对教师分类管理的探索已经开展了两年多,2013年开始,学院对教师绩效考核完全落到实处,对考核优异的教职员工给予一定奖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分类管理方面,我们开始探索出一些经验。”资环学院院长李兆华说。

    5月5日晚12点,资源环境学院六楼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责任教授王润正和原系主任胡道华讨论新的教学方案。“改革试运行一年后,在提升教学质量、科研和学生就业率等方面都是有所作为的。”王润说道。
    成为教学责任教授后的楚天学者王润,选教材、定老师、排课表等与教学相关的大小事情都需他负责。如今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培养,要利用自己在德国十几年的的专业经验服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5月,资源环境学院成为了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13年下半年,学院取消了系主任这一职位,建立责任教授制度,将教学的权利移交给责任教授。责任教授成了该专业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借鉴欧洲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学院按专业设置教学责任教授,初始设岗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环境工程(含环境工程国际班)、环境工程产业班、学院实验教学6个PL岗位。
    “所有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资环学院院长李兆华说道。他认为责任教授制度就是把教学的权利还给教授,解开行政包办的枷锁,让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将学院最优秀的教师力量放在教育第一线,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日常课程的安排、师资力量的调配、课程的监督以及本专业相关的公益活动或者其它活动的组织。”在李兆华看来,学术上有研究的资深教授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更有发言权。

课程设置“因地制宜”

 

    黄运新也是在欧洲和美国学习和工作十几年的海归学者,现任环境工程国际班的责任教授,对于环境生态学、生态建模等领域颇有研究。他对于国际班的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增设了环境毒理学、环境数据分析两门学科。
    “以前环境工程忽略了运用数学的手段去分析数据,而这一方面在实际运用上非常重要。”黄运新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合考核,发现环境工程在水处理方面很有竞争力,但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尚处于空白区。
    他结合院里科研团队的真实采集数据,从运用的角度讲解做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的方法。12级刘昊臻正在学习这门课程,“把实验数据转化为模拟操作课程的方式很有意思,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
    黄运新不仅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充实课程内容,还积极从国外聘用老师,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去年11月份,澳大利亚外籍教师来学院讲授了地理信息科学课程,黄运新从教案、课堂等方面对外教课程进行了学术上把关。
    资环学院对责任教授岗位要求全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任课教师遴选、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把课程安排的权利移交到教授的手里。
    由责任教授进行课程安排,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如今已经提前安排完2017年的课程。
    “责任教授制度,就是将本专业教学质量考核责任到人。”院长李兆华说道。“学院改革所做的,就是凝聚所有的力量朝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向和目标发力。”

教学实践一线指导

 

    注重学生实践活动是资环学院一贯的传统和特色。不论是设立实习基地还是在教学环节,学院都高度重视实践。
    李兆华提到,责任教授制度实施之前,学院积极地鼓励教授指导实践活动。而如今,该专业的责任教授必须亲临一线,利用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年轻教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王润说。
    2014年,资环学院在武汉市黄陂区设立实习基地,王润陪同校领导杨鲜兰亲赴基地进行考察。实习基地建成以后,他也多次去黄陂与当地领导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传统的庐山实习外,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十一个实习基地。学院积极发动老师为学生实践谋出路。
    “研究项目有时也会让本科生参与进来。”王润说道。
    他承接了福建省漳州市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课题,今年寒假期间,就有四位本科生赴福建省南平市进行规划的前期调研;而在他承接的关于武汉市城市热岛的研究中,会有更多的本科生参与进来。
    资环改革方案中要求责任教授亲临实践活动第一线,利用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去引导学生,把实践活动监督权利移交给责任教授。教授在指导学生做项目课题时,吸纳学生进入研究团队,会加快人才培养进度。

化阻力为教学改革动力

 

    “改革总会涉及利益格局,会遇到阻力,但是也是动力。”院长李兆华说道。在教师分类管理上,资环实行“自主分类,综合考核”模式,根据老师职级设置了年工作量等次,教师考核通量包含教学、科研、公益组成,考核结果与分配直接挂钩。
    在考核过程中,把教学、科研、公益活动量化,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等。两次基本合格,一次不合格等情况会进行转岗,执行得非常严格,不论是教授还是讲师,一律平等。
    “退出机制的建立会引导老师们更加关注教学,关注科研,使得他们在学院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正能量。”李兆华说。
    与此同时,学院进一步完善津贴办法。学院教职员工收入由职务工资(学校发放)、岗位工资(学院发放)和业绩津贴(学院发放)3部分构成。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岗位工资,超额完成岗位职责目标后获得奖励性津贴。
    在2014年,学院拿出科研编制费的40%补贴教学人员,来调节科研和教学分配不均的问题。对于在考核过程中达到优秀的教学人员给予荣誉和奖金双重奖励,对于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行政教辅人员也会给予相应奖励。“我们努力协调科研、教学、行政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齐头并进的局面,共同促进学院的人才培养。”李兆华说。
    尽管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可避免的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更深层次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考核机制更加灵活,如果科研不擅长,把教学做好,一样能通过年终审核。部分老师以前是以科研为主,如今转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土壤学教授杨兰芳说。
    改革之前,杨兰芳上的课程是城规资源科学概念社会经济调查统计课程,但他自己的擅长领域为土壤学;改革之后,在新学期他可以自由选择专门上土壤学方面课程,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综合改革重在建制

    从2013年推行改革开始,学院先后主要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师分类与考评机制改革;从今年开始,主要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服务体制的改革,并于2017年基本建成可复制的现代学院治理体制。
    纵观资环学院的综合改革,就是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的过程。
    对此,王润觉得很重要。“我们学院实行综合改革,推行责任教授,重点是建立一套适合学院的运行制度。”
    在国外,责任教授具有服务性质,实行轮流制,每个教授都可以参与其中。王润说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将责任教授打造成一个制度、一个“rooting”。一旦形成制度性的东西,这个岗位大家轮流做;遇到问题,对照制度进行解决,透明度高效率也高。“从整个学院来说也是一样的,形成白纸黑字的规定性的东西,大家按照制度来就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李兆华觉得学院教师有了“底线”意识,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师德师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关系也更加和谐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