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武大】一起去哈佛

15.01.2015  18:40

实习生:杨琳

当许多同学埋首于各种复习资料备战期末考试时,张天白、余维来、宋梓菡三位同学,正忙于他们即将到来的哈佛之行。

自左至右:余维来、宋梓菡、张天白

这三位本科生经过层层筛选,通过学校GEP(世界名校交流)项目,选派到哈佛交换学习一学期,修习春季课程。他们本月就将启程,去感受世界顶尖学府“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的魅力。 

据悉,中国只有几所顶尖的高校与哈佛建有名校交流项目,每年来自中国的哈佛交流生不超过百人。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我校一至三年级在籍本科生均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赴GEP项目内所列的院校交换学习,武汉大学认可学生在海外院校所获得的相关课程学分。除哈佛大学之外,GEP项目还选派了多名本科生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交流学习,未来还将联合更多世界一流大学为学子提供交换学习的机会。

为丰富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形式,学校致力于拓展交流合作资源和渠道,与世界顶尖学府接轨来培养学生。近年来,学校依托国家各项支持,与具有合格资质的优秀留学服务机构合作,大幅提升了公费和自费出国学习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选派学校更顶尖,选派学生更精英,选派范围更广泛。 

现在就来听听即将赴哈佛的三位“学霸”的故事吧。期待有这方面志愿的学子都能成为下一个入选者!

 

张天白:执着

已经被推免到北京大学读研的张天白,是法学院2011级学生。即使是大四下半学期也不放过,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有条有理、满满当当。通过GEP项目,张天白同时被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世界法学院排名第一的哈佛。

被学弟学妹奉为“律政精英”的张天白,入校时录取专业是环境科学,转专业才到了法学院。他常常被问为什么“弃理从文”?他通常简洁地回答:“缘于兴趣。

大三时,张天白就通过校际交流项目,到台湾交换学习过一个学期。那半年的学习经历令他感到去外面的世界走走十分必要,“交流过程中,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法律的魅力,理解方法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机会永远青睐努力的人,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一直处在光环的笼罩下。高中,他曾获江苏省物理竞赛一等奖,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当年唯一的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候选人,但高考时一分之差使他与北大擦肩而过。

无论人生高潮还是低潮,我都选择顺势而为。”张天白一直这样鼓励自己。在武大的四年,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给了他更广阔的平台,他坚定地朝着目标不断靠近,厚积薄发、博观约取,获得了北大的保研资格。

大四下学期这段空白期,我选择去竞争赴哈佛的交流生机会,来充实自己。”张天白介绍,他在哈佛可以选修至多5门课,像《看不见的宪法》的作者、美国当代宪法学大师劳伦斯·却伯的课,也有望选听。

 

余维来:挑战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2级余维来,连续三年排名专业第一,是个地地道道的“学霸”。学着听起来晦涩艰深的化学专业,又身处竞争激烈的弘毅学堂化学班,余维来乐在其中,总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发掘探索的空间很大。”在他看来,化学有巨大的创新可能,学习化学专业很有意义。学习之余,他还担任过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内部刊物《大学生化学学报》的主编。

热衷于挑战的余维来,不仅满足于突破专业难题,还喜欢各种体育运动,向自己的体能挑战。他坚持每晚跑步,喜欢运动过后神朗气清的感觉。“这帮助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去年,他通过学校推荐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优秀大学生代表团,获得了赴新加坡交流的机会。海外交流经历让余维来看到很多新的东西,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早在进大学前,余维来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计划。之后,他走的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的梦想铺路。

 

宋梓菡: 要强

追美剧、逛街、弹古筝……这些爱好,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宋梓菡一个都不落,“该玩的时候一定得玩好。”她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却是逢考必胜的“学神”。如今才上大二的她,已经取得托福110分的好成绩。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这个大眼睛的可爱女孩从小成绩就很好。“我是那种定了目标下了决心就一定要完成的人。”这种要强的心理有时也让她感到很累。“用一个实际的能够达到的目标来激励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宋梓菡常常通过自我暗示调节自己的状态。

每遇到挫折,又无法独立排解的时候,她就会选择回趟家,和父母谈谈心,“所有烦恼瞬间烟消云散。无论什么时候,家人都是最支持我们的人。回到家,我们可以把自己最软弱的一面毫不保留地显示出来。

宋梓菡对即将前往的哈佛充满期待,她很想看看那里的学生都是怎样学习的,设想在哈佛图书馆成天成夜地看书,幻想和各种诺贝尔奖得主聊天的场景。“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利用这来之不易的交流机会,一方面提高专业学习水平,一方面想清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摄影:吴瑜    编辑:严航)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