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云端思政:致信、暖课、混合、担当

01.03.2020  21:51

文字:任艳

这学期,我承担了一门本科生公共基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是学校面向全体大三学生开设的思政课新课,也是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课程。

在开课前一周,我就陆续收到学生的邮件、短信,询问上课方式、如何加入学习群等问题。我能从他们的热情中感受到特殊时期他们对思政课的热切需求。

随着网上开课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焦虑。对于网络教学,我倒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武大马院就开始建设思政慕课,并组织了IT训练营,所以我已经比较熟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可以较熟练地运用智能化移动端教学辅助工具,实现百人大课堂迅速签到、师生在线互动提问等教学形式。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不仅要思考如何用好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更要思考如何把疫情防控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回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理性思考与积极应对。经过前两周网络教学的各种尝试,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进行教学环节和活动设计的。

致信铺垫情感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应有本真。以往实体课堂,在正式授课前,我都会先请学生分享假期生活,了解他们经历了什么、关心什么、思考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网络学习中,面对面的师生交流被“人—机—人”的教学交流模式取代,而如何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看似更青睐青年教师,但这主要是指技术层面。对于如何在课前和学生进行沟通,做好情感铺垫,我思考了许久,依然一筹莫展。于是,在开课前一天的下午,我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向有着丰富思政课教学经验的龚玉敏老师请教。我借鉴她的宝贵经验,给学生们写了一封致信,而这封致信就成为接下来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我在电脑这端,你在电脑那端,我们心系武汉,共同面对,期待回“”。

分享导入暖课

有了致信的铺垫,第一次课我很快就和同学们建立起了情感上的某种联系,那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呼之欲出。开课后,我想首先引导大家思考对立与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没有现场感的情况下,通过讲身边的人和事,包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参与录制的《马上见》第二季第一期节目,这一期的主题是《回家——港湾、消逝、呵护》,而这个家既指我们的小家,也指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我和同学们分享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王泽民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和他的传奇经历,他在苦寒三极留下足迹,在监测着我们的地球大家园,并在群里分享了武汉大学南极科考人员拍摄的照片,同学们纷纷留言直呼太美,“我爱南极”“我爱中国”瞬间刷屏。

在抗“”期间,思政课教师不能回避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建设工作,除了提醒学生们在特殊时期要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之外,我还和他们分享了学院张荣华老师近期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两篇文章——《居家抗“”:亲子关系与沟通》。在抗疫居家期间,同学们在家里头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多了,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矛盾。而这两篇文章中既有理论也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我结合亲身体会和大家分享,收到不少同学的反馈,他们表示在带着父母一起观看,很受触动。

线上混合教学

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不同于以往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主要依托武汉大学在线教学平台——珞珈在线进行。课程组的老师分布在各地,克服各种困难,开展线上集体备课,分工分专题进行课程录制,同时,学习和熟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为在线授课、答疑辅导、组织讨论做准备。

网络技术平台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组织特色教学?如何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设计环环相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主要挑战和角色转换。譬如,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这个问题,我把它拆分为三个小问题,依次在群里发布:1.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什么?2.决定一个经济体基本面发展大势最基本的要素是哪些?中国经济体基本面具有哪些特征?3.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经济体发展韧性源于何处?同学们反响热烈,相同时间内参与度比实体课堂高出不少,我只需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通过理性观察、逐层深入探讨,得出正确判断,形成积极的心态。

践行责任担当

在致信中,我谈到疫情提出了许多问题,于我们个人而言,疫情是一场考试,对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场大考。在教学中我再通过分享武汉大学青年学生在疫情中勇于担当的故事引导大家意识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大学生不应再只是注重常识性,甚至停留在注重体验性阶段,而应该注重理论性和使命担当,应该要思考我和这个时代的关系,即我应该为这个时代做什么,我能够为这个时代做什么。于是,我在平时作业中设计了一个题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来思考我能为疫情做什么。我的两个教学班,主要是来自化学学院、法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同学,他们可以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将所学用于所思所想,保持专业的敏感性,尽可能地回应现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体悟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担当。

疫情防控曙光已现,思政课网络教学探索的脚步不会停下,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勇敢,关于担当的思考的脚步不会停下……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