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地铁内早产乘客合力救助 双胞胎女婴不幸夭折

11.11.2015  12:04

  昨晚,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病房过道里,早产孕妇朱女士已可坐起,好心乘客张女士(左一)和李女士(左二)一直陪护着她 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张晟 刘睿彻 任勇 通讯员曾斯 袁永华 高翔 温红蕾)昨日下午5时许,恩施州巴东县来汉的孕妇朱女士在运行中的地铁2号线车厢内突然早产。关键时刻,同车乘客伸出援手,他们撑起雨伞为孕妇营造出一个简易“庇护所”,脱下帽子和围巾包裹住刚出生的女婴,医护人员及时赶到送往就医。昨日,救助孕妇的过程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关注,大家都希望朱女士和她的孩子平安。但遗憾的是,经全力抢救,双胞胎女婴因早产仍不幸夭折。目前,朱女士身体状况良好。

  孕妇地铁车厢内早产

  地铁两套方案施救

  昨日下午,地铁2号线司机窦天育驾驶B16号列车从金银潭站出发。下午5时许,有乘客按响车内通话器告诉窦天育,2号车厢内有一名孕妇腹痛难忍,看样子是要生了。孕妇的丈夫谭先生说,妻子怀孕只有5个多月,属于早产。

  听到这一消息,窦天育赶紧与行车控制中心取得联系。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当时公司拿出两套方案。一种是在孕妇能坚持的情况下,列车不停车直接一路开往街道口站,将孕妇送往省妇幼保健院抢救。另一种是孕妇在车厢内生产,就近采取措施施救。

  洪山广场站值班站长李雯回忆说,下午5时13分,他们接到司机通知,这名孕妇已经生产。于是,他们带上紧急救援物资,并抬着担架冲往已经停靠在站台上的列车。

  “我们看到朱女士躺在椅子上,周围有乘客拿着雨伞进行遮挡。已经出生的婴儿被乘客抱着,婴儿身上裹着其他乘客的帽子和围巾。但朱女士怀的是双胞胎,还有一个孩子没生出来!”李雯说。

  危急时刻巧遇女护士

  车厢内7名乘客合力救助

  由于系早产,女婴出生后生命体征很弱。此时,26岁的乘客刘芳站了出来。她抱着女婴,用手指轻轻按压其胸腔。她说,她来自恩施州一家医院,是一名护士。

  “我当时在7号车厢,听到车内广播说有孕妇在2号车厢需要帮助,就从人群里挤了过来。”市民李阿姨昨晚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说,“关键时刻,我也没想那么多,觉得别人有困难就应该帮助。

  经过和谭先生简单交流后,李阿姨得知,这对不到30岁的夫妻来武汉后已在省妇幼保健院做了检查,原本计划晚上乘车回老家,不料在地铁上出了意外。“外地人,又这么年轻,我们乘客不帮忙谁帮忙?”李阿姨说。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地铁站内工作人员决定将朱女士送到地面。于是,7名乘客加上3名地铁员工,和朱女士的丈夫谭先生一起,抬起了担架。记者从当时的监控视频中看到,他们一路小跑,仅花了1分多钟就将担架抬到了地铁站A出口,并送上已经等候在此的救护车。

  早产双胞胎不幸夭折

  家属感谢武汉市民无私援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医生王旬直接参与了抢救母婴。她介绍说,朱女士被送来时,一名女婴已没有生命体征。很快,另一名女婴在急诊科病床上产出。两名女婴只有21周。国际上公认只有在母体生存至少达到24周,婴儿产下才有可能存活。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无奈新生宝宝太小,心肺功能不全,不幸夭折。

  昨晚,朱女士长久用被单遮住脸,陷入悲痛中。记者不忍心打扰她。朱女士的丈夫谭先生向长江日报记者表达了对一路护送的热心市民的谢意,也不再多言。目前,朱女士身体状况良好。

  据了解,朱女士今年29岁,这次是她第二次生产。此前,她生过一胎,有早产经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李家福提醒,头胎正常、生第二胎的孕妇不要大意,特别是有流产史、早产史的孕妇,一旦有腹部疼痛、见红等先兆流产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进行保胎,不要轻易外出活动。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