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一座废墟里的幼儿园

11.12.2014  10:45

  9日,网友发帖称陕西西安土门有一家幼儿园建在废墟里。记者调查发现,该园属于无证幼儿园,刚签完租房协议,周围村子就开始拆迁。土门街办于今年9月下发停园通知书,但未能奏效。该幼儿园所在区政府表示,将督促幼儿园尽快递交办园许可证申请资料,并责成工地对建筑垃圾进行覆盖遮挡,保证幼儿园周边环境。(12月10日《华商报》)

  从新闻照片上看,这间孤单的幼儿园,与其说是建在废墟里,不如说是无奈地被废墟包围了。才签下20年的租约,就遭遇周边拆迁,对于幼儿园的经营方来说,的确是始料未及。而从9月开始运行,已招生100多人的情况来看,周边的学前教育需求也的确不小。于是,消息曝光之后,许多人很担心,相关部门会为了平息舆论,干脆取缔幼儿园。

  好在,当地政府选择了柔性执法、因地制宜,没有因废墟而取缔幼儿园,而是为幼儿园遮盖废墟,减少污染,保障教育环境,避免了教育资源浪费,照顾了居民需求,体现出管理的灵活性和人情味。

  当下,发展期的种种矛盾、复杂的舆论环境,让一些行政部门怕犯错、怕担责。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只要媒体曝光,或是有网络舆情,就会立刻扑出来“灭火”,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游泳池有安全隐患,那就关掉游泳池;有学生因长跑不适,那就取消长跑;健身设施出现了安全事故,那就封闭不用。如此思维,虽然看上去一劳永逸,但长久来看,却牺牲了太多正常的快乐和需求,实际上并不科学。由此看来,为幼儿园“遮盖废墟”,同时督促其尽快办证的做法,显得有关心、有智慧,是积极应对舆情的良好范例。

  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是普及学前教育、关爱幼儿成长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也是目前监管和规范最缺乏、最吃力的领域之一。让管理成为动力,将关爱落到实处,需要有更多基层部门,踏实地践行“为幼儿园遮盖废墟”的实际举动。让孩子们既能拥有宽阔操场,又能不受灰尘噪音侵扰,是成年人的责任,更是关爱最为真实的样子。(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