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好故事】彭志勇: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04.06.2021  00:01

编者按:学校近期公布了第二批“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故事”入选名单。其中,“党员好故事”聚焦党员干部、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争做模范表率的感人故事,故事真实、主题明确、情节感人、形象可亲。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大学报社特刊登部分党员好故事。


人物简介:志勇,男,汉族,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SARS、禽流感爆发时,他主动请缨在前线负责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救助患者并获得重大研究进展,发表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刷新了武大第二临床学院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文章的记录。

彭志勇查看患者情况(右)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症医生站在了救治一线的最前线,彭志勇就是其中的一位。生命至上,医者仁心,他不畏风险,全力救治每一位重症患者。“我热爱我的专业,哪里需要,就一定会倾尽所能。”彭志勇说。

学路漫漫,心系家国

彭志勇是江西新余人,高中班主任说他上学时就是“让人省心的好学生,为人友好和善。”高考后,彭志勇选择学习医学,在2001年顺利获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麻醉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他赴香港中文大学继续学习,在2005年获得了危重病医学的博士学位。

在香港的几年里,彭志勇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ICU工作。时值2002年末,SARS疫情爆发。2003年3月5日,一位香港男性患者因发烧不适,入住医院8A病房,医生在医治中曾采取喷雾式药物治疗,事后检查,怀疑病人咳出的飞沫迅速散布于整个科室,所有在场的、进过8A病房的十多名医护人员全部被感染,接着,SARS病毒迅速在医院传播……作为一名医生,彭志勇走上一线没有犹豫,他积极参与会诊、病例讨论以及救治,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

2009年彭志勇出国发展,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医学中心及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危重病医学系担任博士后,拥有美国麻醉重症医学职业执照,参与主持多项美国重大课题。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是在国外的日子里,彭志勇内心深处难以割舍家国情怀,几乎每年都会回国进行学术交流。6年后,彭志勇于2015年7月22日正式入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他表示,“在国内,如果能够推动重症医学的进步及带好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我在中国起的作用比在美国大。

团队作战,不畏艰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者,彭志勇坚定不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2016年禽流感爆发时,彭志勇主动请缨,在前线负责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他带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团队,再次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随着疫情的发展,病人数量越来越多。彭志勇表示:“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科室主任,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疫情爆发期间,彭志勇把ICU当成第二个家,几乎24小时都在科室,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靠一会儿。

2020年1月28日晚,坚守了半个多月的彭志勇终于得空第一次回家。才睡了几个小时,凌晨4点又被科室的电话叫醒。原来病房里收治了一位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急需他前来指导救治。彭志勇二话没说,立即赶往医院。一番忙碌之后,窗外已是蒙蒙亮……

重症病房里都是危重病人,危险系数高,病人状况差。为了给患者以信心,彭志勇坚持自己查看每一位病人。隔离服一穿上就是5个小时,不能脱,也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对于年过五旬的彭志勇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他从无怨言。

疫情就是集结号。不光是我,每位医护人员都是战士。”彭志勇表示:“从1月6日开始,我们ICU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全院上岗,24小时轮班,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他所在的ICU团队连续作战20多天,但没有一名医护人员退缩,甚至连怀孕的医生也主动请战。大家都希望能多救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这不但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也会带给社会各界抗击疫情更多信心。

身负重担,力挽狂澜

因为疫情潜伏期长,症状指征也不明显,病毒在前期比SARS更容易传播。因此我们每天都不敢懈怠。”彭志勇坦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防疫救治责任最重、自己压力最大的一次。前两次自己是作为个体的医生参与,这次疫情是作为ICU的负责人,不但全力救治病房里的患者,还要对所有医护负责,安排调度医护人员最大效率工作的同时,尽量保证他们不被病毒感染。

2020年2月8日,王行环院长接到雷神山任务时,立即要求彭志勇尽快把ICU开起来:一旦普通病区开始收病人,ICU就要做好“兜底”的准备。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一共170多名成员,但因为本院还有隔离的危重新冠病人和非新冠的滞留病人,加上“1+3”战线拉得很长,根本安排不出多余的人手。彭志勇只得紧急扩充队伍,从其他科室抽调了90多个人,重新培训上岗。2月16日夜间,雷神山医院第一个ICU病区投入使用,团队又立即着手改造第二个ICU病区……

战“”最吃紧的时候,彭志勇带领同事们同时承担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三家医院的重症监护隔离病区,累计收治了150多位重症患者,是湖北省单一团队中收治重症病人数最多的团队。在彭志勇和同事的全力救治下,80%的危重症病人转危为安。近20位急危重病人用上了终极手段——“人工肺”ECMO,半数最终脱险。

积极发文,科技抗疫

彭志勇累计发表SCI文章40多篇,参编美国重症医学参考书三部,还是众多医学杂志的审稿人。

新冠疫情爆发后,彭志勇立刻着手整理数据,通过对中南医院138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于2020年2月7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刷新了武汉大学临床学院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临床研究文章的记录。

此外,彭志勇主持的几项临床重点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他带领团队进行的《静脉注射维生素C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项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在省科技厅正式立项,其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也在美国临床试验Clnicaltrials.gov网站上登记,引起国际医学界关注。

在彭志勇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用玻璃框裱起来的字画,上面写着“敬畏生命,大爱无疆”八个大字。这八个字,也是他一直以来对每一位重症患者的承诺。


故事点评:

使命在肩,初心不改”,作为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一直坚守在救治第一线。他和他的团队,是当时留守在雷神山红区里最后的医护人员。国内疫情保卫战取的顺利后,彭志勇与世界医学权威频繁开展对话,贡献中南人的智慧与力量。医心筑梦,砥砺前行,彭志勇不断向着医学巅峰前行,也因此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在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一伟大抗疫精神在闪光,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点评人:中南医院原党委书记张元珍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