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性择偶放弃“高富帅” 盘点各国女性择偶标准

14.10.2014  17:21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相比于整天做嫁给“高富帅”的白日梦,如今的大多数都市女性还是比较实际的,与其找个人人惦记的“高富帅”,不如找个适合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

  “身高168-180cm,学历大专至本科,月薪3000至8000元,一般从事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的武汉籍男子。”这是某网友晒出的武汉经济适用男最新定义。而这与传统的“经济适用男”定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身高最低1米68,月薪最低3000的标准比以前更低了。但是不变的是,钱要交给老婆打理、烧得一手好菜、性格温和、不吸烟,少喝酒,不爱泡吧等等这些仍然是“经济适用男”的标配。

  应该说,“经济适用男”是中国女性大众基本的择偶标准。国外的青年男女在择偶时都有哪些基本标准呢?他们眼中的“经济适用男”或“经济适用女”是什么样的?《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这几年,日本年轻人的择偶观发生了巨变,概括起来就是从“三高”转为了“三低”。

  黄学清: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转向了三低,就是低风险,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低姿态没有大男子主义,低依赖在家庭生活中不再完全依赖女性的照顾,近年来还出现了三同的倾向,就是拥有相同相似的工作观、金钱观和成长环境,这说明现在日本职业女性已经把高学历和高收入看得比较淡了。

  其实,日本女性这一择偶观的变化,中国化了说就是从“高富帅”转为“经济适用男”。而在经济适用男中,有一类男性近年来尤其受日本女性青睐。

  黄学清: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从事农业的男性开始受到女性们的关注,比如在组织与务农男性的交流活动中女性的报名人数经常超出了名额限制,报考大学农业专业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人对农业的意识正在出现变化,特别是大地震之后作为生存资本的食物更加被人们关注,女性们对拥有专业技术知识并积极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务农男性产生了认同感,农业男、手艺男、学者男被当今的日本女性看作是坚韧不拔,能长期执着于一个领域,身心都很坚强的有本事的人,也是符合他们择偶标准的人。随着日本女性在经济上的日趋独立,像心理医生、美容师、画家、教师都被认为是比较懂得女性心理、懂得体贴女性的,因此也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