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干部徒步深山访民情 总行程达5万公里(图)

04.12.2014  11:03
夷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洪星(左)代表党委政府给群众送去慰问金 张国荣 摄 活动助推科技、文化、医疗、法律“四下乡” 张国荣 摄 活动组走访“边界人家” 张国荣 摄 在深山中行进的活动组 张国荣 摄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4日电 (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12月2日,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洪星一行30余人徒步走访栗林河村大山深处的“边界人家”,与他们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愿望,并为部分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

  此行是“夷陵边界行”活动的最后一站,30多个月来,活动组行程5万公里,共走访基层各级人大代表380余名,走访农户1600多户,累计协调资金4600 万元,协调解决民生难题480多件。

  夷陵区位于湖北西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电枢纽所在地,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77公里,区域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该区共有175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其中有63个边界村(社区)与周边兴山县、秭归县、远安县、枝江市、当阳市、点军区、西陵区及襄阳市保康县接壤,占全区行政村(社区)总数36%。

  这些边界村地处大山深处,远离城镇,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3月,夷陵区人大常委会和夷陵区委宣传部联合发起了以“走边界、访代表、问民意、展风情、促发展”为主旨的“夷陵边界行”活动,以访问边界村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切入点,倾听和掌握各级人大代表的呼声、看法、意见和建议,了解和关注边界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情况,全面收集和展现边界村的风俗民情、逸闻趣事、自然景观和资源禀赋等,为边界村域经济 社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活动中,22名区级领导、12名区人大常委会机构负责人、31名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21名乡镇(街道、试验区)党政负责人,走出机关,下基层,走边界、接地气,访代表、问民意,进农家、察实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用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夷陵边界行’活动的核心工作是通过走边界,了解边界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区内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夷陵区委书记刘洪福参与夷陵边界行活动时说,各级各部门要把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的改善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统筹推进,在政策、工作措 施上进一步加大对边远山区支持的力度。

  目前,共走访边界村63个,开展“三下乡”活动14场次,播出电视专题片65期,收集意见和建议860多条,累计协调资金4600万元,帮扶落实项目260多个,协调解决道路通行、安全饮水、住房改善、网络通讯、电力保障、增收致富、阵地建设、产业培育等八类民生难题480多件,挖掘推广了皮影、巫音 等民间民俗文化,有力推动了边界村发展。

  向洪星说,此次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还挖掘、宣传和保护了地方优秀文化,更解决了边界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取得了是实在在的效果。下一步,夷陵区人大将就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形成议案,通过人代会提交政府办理。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