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扫描

28.09.2015  12:41

   群众的健康底子怎么打牢实

   ——夷陵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扫描

  本报记者李玉林 本报通讯员何英望运灿陈兴满

  北京西城区,北京平谷区,上海浦东新区,宜昌夷陵区。

  这是个什么“朋友圈”,把两个直辖市的3个区和我们的夷陵区摆在了一起?

  答案来了:国家卫计委最新通报的2014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监测调查结果,全国34个重点联系点中,这4个区即为“前四强”。

  夷陵“”在何处?记者近日作了探访。

   感情真

  “无健康,不小康。决战全面小康只留下5年时间,把基层群众卫生与健康的保障网织密织实,我们还得快马加鞭!”夷陵区委书记刘洪福在多个场合真情而急切地说。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近几年,夷陵区委、区政府坚持履行农村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主导责任,每年安排一项卫生计生重点工作纳入区政府十件实事高位推进。2013年——加快建设城乡联动的“120”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培训应急救援队伍1万人;2014年——实施全区孕妇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邓村乡袁家坪村农民王世红说,“”不离“卫(生)”,一年一个脚印,这就证明在我们的健康问题上,“上头”的感情没掺水,是真的。

  此外,该区坚持政策引领,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等文件,为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加快了改革的进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先后获得全省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先进县、医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并被列入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推进试点县(区)、国家级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

   投入硬

  基层卫生“体质”虚,必须挤钱投入;健康网络“缝隙”大,必须加针补缝。夷陵区的紧迫感,转化为“投真金”。

  该区按75%的标准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补助,乡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经费纳入全额预算,按空编人数3.6万元/人标准给予临时工补助,足额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4年,共落实人员经费补助6160万元,落实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补助经费就达25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悉数落实。

  区卫计局局长习琼介绍,仅实施“五化”村卫生室创建工作,就投入630万元,现已达标130个,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公有化。此外,采购监护型救护车16辆,新建设120医疗急救指挥平台,全面完成区城乡联动120急救指挥体系建设项目,构建了覆盖全区的生命“绿色通道”。

  在卫生队伍建设上,区委通盘考虑,把派员赴上海对口支援进修培训计划向卫生倾斜,共培训157人。实施百万引博工程,先后引进医学博士4人。目前,全区1172名卫生专技人员中,博士4人、硕士28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49.91%;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177人,拥有注册护士1287人。

  该区通过“乡村医生定期考核注册”来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并探索实施乡村医生订单式培养,去年已委托培养应届高中毕业生20人。全区共注册乡村医生450人,同比减少46人。再注册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中专以上学历占82.4%,增加17.1个百分点。

   创新多

  9月15日,夷陵医院鸦鹊岭分院首次成功实行腹腔镜手术,主刀医生是夷陵医院“输出”的何金兰。

  何金兰进驻鸦鹊岭已近一年。自从2013年底,夷陵医院和鸦鹊岭卫生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前者就开始对后者进行人才、技术、管理“三输出”。分院长张翔从夷陵医院院长助理岗位上“下沉”鸦鹊岭。

  而在龙泉镇雷家畈村,其村卫生室则实行“村办院管”。镇卫生院院长向家华说,“院管”重点是管村医能力的提升和服务的规范。

  这样的探索与创新,在夷陵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并不少见——

  建立保障可持续的补偿机制。该区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基础上,下发了《夷陵区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项目预算补助资金,有效保护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利益,保障可持续发展。

  建立维护公益性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代购机制。坚持药品购销一张网,制定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目录。乡镇卫生院允许村卫生室拖欠基本药物货款1个月,有效解决村卫生室资金周转问题。每年按每个村卫生室3000元标准预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村卫生室配送药品的费用,完成配送最后一公里。

  建立增强安全性的医疗责任保障机制。将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纳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的必备条件强力推行,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购买了医疗责任保险。

   受益广

  综合改革的实施,推动了夷陵区基层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群众受益实实在在。

  去年,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了4.64亿元,业务用房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942台(件)。累计创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6个;创建湖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宜昌市临床重点专科9个。

  参合农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全区农民参合率达99.75%;参合农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比例达到95%,年住院封顶线达20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77.6%;实际住院补偿率51.5%。

  患者负担进一步减轻。区级医疗机构实施单病种付费80个病种,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按病日付费,从源头上控制医药费用总额。

  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坚持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有效控制药品零售价格,直接让利于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累计建立电子档案 48.45万份,建档率92.95%。高质量的过程管理保证了优秀的终末指标。2014年,全区无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8‰,婴儿死亡率5.80‰,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6.73岁。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