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CPI出炉过程:食品采价员每5天逛一次菜场

20.09.2014  10:57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曾茜

  今年前8个月,武汉市CPI增幅有4个月在2%以下,其中4月份为1.6%,是52个月以来的低点。“这些数据说明,今年以来物价比较稳定。”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

  官方数据解读物价平稳,但不少市民感受到的是另一回事。为什么官方数据与民众感受有偏差?昨日,省、市统计部门,国家统计局省、市调查队在汉街、水果湖步行街举办第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宣传活动,记者跟随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实地探访了CPI数据采集全过程。

   ■现场探访

   食品采价员每5天逛一次菜场

   2小时收集121个规格品价格

  9月15日,正逢生鲜商品采价日,早上8时刚过,武汉调查队采价员姜爱华出现在硚口区裕康生鲜市场。“番茄多少钱一斤?”“排骨怎么卖?”……记者注意到,菜贩告知了价格后,姜爱华并没有马上记录。“每个摊位价格不一样,比如靠近菜场门口的价格略高一点,所以要多问几家,综合一下,取一个中间价格。”姜爱华负责的是CPI统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对CPI的影响很大的主副食品价格。

  每月逢0、逢5的日子(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姜爱华都要到裕康生鲜市场和附近的中百超市采集价格,也就是每5天采集一次,在早上8时到10时这一“买菜时段”逛菜场。短短两小时内,姜爱华必须录入总计121个规格品的价格,常见的包括米面油、蔬菜水果,不常吃的像干果糕点等,“光猪肉就要录入5个部位的价格:猪油、猪肝、排骨、后腿肉、五花肉;食用油也要录入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5个品牌”。如果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上涨或下跌超过10%都要记录原因。